昨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新闻发布会,市市场监管局、市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和市数据资源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解读了《阜阳市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升级版》及部分子方案。 最大限度减时限、减材料 市政府副秘书长董冰介绍,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市营商环境办组织市直有关单位起草了《提升行动方案(初稿)》,多方征集意见建议、讨论修改后,经4月22日市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通过,于4月25日印发实施。 《提升行动方案》共涵盖19个子方案。包括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纳税、招标投标、政务服务、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市场监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方案积极借鉴了京沪苏浙和省内先进地市经验做法,所有定性指标均对标全国、全省领先或第一方阵,定量指标大多数对标全国、全省第一或并列第一。 《提升行动方案》在对标国内先进水平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市实际,聚焦当前企业反映最强烈、群众呼声最集中的堵点难点焦点问题,最大限度减时限、减材料、减成本、减跑动,积极回应企业、群众的期待和诉求。如在企业开办方面,全面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采集、一套材料、一档管理、一日办结,并为新开办企业提供免费刻章服务。在工程建设项目报建方面,六大类工程建设项目平均审批时限由92.5天压缩至65.8天,平均压减26.7天。 基本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永亮解读了《企业开办提升行动方案》。目前,我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56.98万户(其中企业13.88万户),总量居全省第二。 《方案》提出,简化开办环节。在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全程电子化登记的基础上,将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开户、银行预约开户等事项整合到线上“一个平台”和线下“一个窗口”办理,能够实现申请人“最多跑一次”或“一次不用跑”。为新开办企业提供免费刻制公章服务。同时,提供免费寄递服务,基本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 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 市城乡建设局局长海阔解读了《工程建设项目报建提升行动方案》。《方案》提出了6类工程建设项目的最高审批时限,政府投资类审批时间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类审批时间压缩至75个工作日以内,政府投资带方案出让土地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65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带方案出让土地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60个工作日以内,工业项目类审批时间压缩至40个工作日以内,其他类(城市基础设施线性工程)审批时间压缩至75个工作日以内。 6月底前全部实施 “互联网+不动产登记”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四级调研员、确权登记局局长王樱解读了《不动产登记提升行动方案》。《方案》明确,要全面实现一般登记3个工作日内办结,生产制造企业抵押登记1个工作日内办结,查封登记、异议登记即时办结。 6月底前实施“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环节由4个减少到2个。依托安徽政务服务网阜阳分厅,设立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事项,建立不动产“网上(掌上)登记中心”,随时随地可申请。继续整合房屋交易管理部门、税务部门和登记部门窗口,将房屋交易、缴税等事项纳入不动产登记“一窗式”综合服务窗口,全面实现登记、交易、缴税“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工作目标。 年底实现续贷过桥资金 年周转12次以上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二级调研员涂洪飞解读了《获得信贷提升行动方案》。鼓励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等经营主体量身定做金融产品。推动金融机构向符合续贷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无还本续贷服务。引导各地开展续贷过桥业务,优化续贷过桥资金使用流程,提高续贷过桥资金使用效率,今年底实现续贷过桥资金年周转12次以上。通过开展无还本续贷和续贷过桥资金业务,减轻小微企业续贷过桥资金成本负担。 打造“数字阜阳”政务云平台 市数据资源局局长齐明砾解读了《政务服务提升行动方案》。深入推进政务服务“集中办、基层办、就近办、无差别办”。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推行综合窗口“一窗受理”服务机制,变企业群众到政府办事“一事跑多窗”为“一窗办多事”;在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逐步推行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 打造“数字阜阳”政务云平台。建成全市统一的“一朵云、一张网”,打通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实现全市云网连接,基础设施层面实现资源可统一调配、系统可对接兼容、数据可交换共用等内容,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大脑”。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