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洪水消退 重整家园

2020-8-10 09:18| 编辑: 戴斐 | 查看: 19876|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宋玉洁|来自: 阜阳日报

 
                                                                                                               阜南县王家坝镇农民抢时补种  记者 郭海洋 摄

    力保淮河安澜,全市4个行蓄洪区一天之内全部启用,辛勤耕耘的良田变成汪洋一片。
  
  如今,洪水还未完全消退,行蓄洪区群众已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积极开始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以坚定的信心翻开奔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家园重新漂亮起来——“水退一分地,我们就清理一分地”
  
  洪水开始消退,颍上县润河镇沿河村余台庄台的陈章宝却穿上了胶鞋,和村民们一起,“撵”着洪水忙活。
  
  “漂在水上的泡沫、塑料袋等垃圾不少,我们用舀子舀出来。水退一分地,我们就清理一分地。”清理垃圾、重整家园,是这段时间余台庄台最要紧的事。
  
  7月20日,颍上县境内的3个行蓄洪区全部开闸蓄洪,有着2300多口人的余台庄台被洪水包围,环卫车进不来,村民们就自发清扫、收集垃圾,一天两次通过农用三轮车转运到村部,继而用船清运出去。
  
  庄台外出的道路通了,垃圾清运转入正常,陈章宝等人又主动参与到河滩垃圾的清理工作中。“大家共同努力,家园肯定会重新漂亮起来。”
  
  洪水袭来,行蓄洪区“水进人退”,舍小家保大家。洪水消退,广大行蓄洪区群众不等不靠,重整家园。
  
  水毁交通设施修复,是行蓄洪区恢复重建的关键。在阜南,抢修保通工作已连续开展多日,超过230处沥青路面、2000多米波形护栏被及时修复,“水退人进、路显即通”的实现,为灾后生产自救、复工复产提供了坚实的通行保障。
  
  从清理村居环境到修复水毁设施,在广大行蓄洪区群众的自发努力和各方有力帮扶下,浑黄的洪水痕迹逐渐被擦去,一个个承载居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美丽乡村,正恢复往日的整洁、靓丽。
  
  希望的种子又在田野里发芽——“现在抢抓补种,拼的就是时间”
  
  立秋之前,日头正毒,阜南县王家坝镇李郢村的李洪辉却等不及凉快天,找来十多名帮手,每天干11个小时,连续补种了400多亩地的青储玉米。“现在抢抓补种,拼的就是时间。”
  
  李洪辉是当地种植大户,这次蒙洼蓄洪,其种植的700亩庄稼全部“打了水漂”。为了尽快补损,这段时间他急得不行。
  
  洪水消退,李洪辉赶紧组织人手、机械,把镇里派发的青储玉米种子全部播下了地。
  
  4个行蓄洪区全部启用,数以万亩计的农田被淹,农作物大面积绝收。眼下,洪水还未完全退去,广大行蓄洪区群众已在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带着重头再来的勇气和信心,积极展开了生产自救。
  
  李洪辉所在的王家坝镇,是蒙洼蓄洪区内最早退水的乡镇。在政府保障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供应,组织农技专家帮扶指导的基础上,当地群众抢时补种。各村还成立了补种服务队,为老弱病残及缺乏劳动力家庭提供帮扶。截至8月8日,全镇需要补种的约1万亩农田中,已补种绿豆、萝卜、白菜、分葱等作物约8000亩。
  
  种植业抢时补种、渔业消毒投苗、畜牧业免疫补栏……农业生产在行蓄洪区快速恢复,希望的种子又在田野里发芽。
  
  李洪辉的青储玉米种子,总算赶着好天播完了,他盘算着,风调雨顺的话,10月份就能收割了。
  
  脱贫攻坚的信心坚定不移——“只要踏实肯干,更好的日子在后头”
  
  时隔13年的蒙洼蓄洪,让入驻王家坝镇保庄圩扶贫车间的阜南县贝丝诺服饰有限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洪水阻断了保庄圩的交通,原材料进不来、产品运不出去,生产人员更是到岗不足。一笔12万条裤子的订单,也因此作罢。
  
  然而,在这段企业负责人臧智看来最困难的时期,贝丝诺服饰依然没有停工停产,“在我们扶贫车间,有30多名脱贫户要靠这份工作生活。在最困难的时期,带动群众增收的信心不能丢。”
  
  如今,洪水已退,扶贫车间到岗人员增至79人,产能也恢复到之前的90%,8月份企业又新接了一笔防护服的订单,“度过了困难时期,我们更有信心将这笔订单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作为深度贫困地区的沿淮行蓄洪区,又逢“汛考”,广大行蓄洪区干部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脚步依然未停、信心坚定不移。
  
  从市、县出台、落实5个方面18项保障沿淮行蓄洪区稳定脱贫的具体举措,到广大群众自力更生找门路稳增收,再到企业等各方勇担社会责任稳发展促就业……“通过这次防汛抗洪救灾,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也更加踏实,工作能力进一步得到锻炼,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提供了坚实保障。”阜南县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退水后的王家坝,绿野葱葱,风景依旧。蓄洪期间,因为担心孩子安全而未去上班的和谐村脱贫户崔中云,又赶回了贝丝诺服饰。在她看来,只要踏实肯干,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