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拆弹专家”李伟浩:排爆没有试错的机会

2021-1-8 09:32|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5875|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汪乐意 通讯员 王建宏/文 王彪/摄|来自: 颍州晚报

  节日寄语
  
  我们选择把危险挡在胸前,把平安留给身后。然而,我的平安同样也是家人的期盼,所以我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给差错一丝机会。

李伟浩(中)在作排爆准备

  
  “我很感谢老天爷,让我有机会每次都选对,才能有机会用生命去保护生命。”这是电影《拆弹专家》中的台词,也是市特警支队排爆手李伟浩的心声。
  
  从警5年来,他成功排除了一个个危险爆炸品隐患,彰显了一名排爆手的担当。
  
  常穿着约40公斤的
  排爆服训练
  
  90后小伙李伟浩是临泉人,曾就读于安徽理工大学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本来我们这个专业可以去水利水电、铁道、矿业、建筑工程等单位从事设计、研发、制造弹药等爆炸物品。”李伟浩说,但他从小就有一个警察梦。2016年,阜阳特警支队招聘排爆人员,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并顺利成为一名排爆警察。
  
  李伟浩深知弹药的危险性,深刻明白一个道理:排爆没有试错的机会,第一次错误也是人生最后一次错误。“排爆从来都不是生死由命,想要做到掌控自如,背后就需要反复练习。”他经常会穿着重约40公斤的排爆服进行训练,其中仅仅一个前胸护板就重达20多斤。穿上后,还需要对爆炸装置进行研判,制定处置方法,拆除或转移爆炸装置等。
  
  李伟浩说,排爆服不仅重,且里面密不透风,人穿上后臃肿不堪、行动不便。尤其是在夏天,穿一会就会全身汗透。
  
  除了基础训练外,为了当一名好的排爆手,李伟浩总是尽可能地掌握、更新与爆炸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电子、物理、化学、电磁学、机械学等,还要熟悉各种爆炸装置的起爆原理。在实验室里,他和同事一边做“炸弹”,一边拆“炸弹”,相互“为难”,一起破解。
  
  每次拆弹
  都需要最佳判断
  
  剪红线还是蓝线?随着定时炸弹上时间一秒秒流逝,生命似乎就在抉择之间……这是影视剧里时常出现的画面,可实战的情况并非如此。
  
  “每一次拆弹,都得根据经验和技能,弄清原理,反复推敲,确保万无一失之后才下手。”李伟浩说,找对一根导线,剪断就能排爆,那是影视剧里的情节。真实情况是,爆炸物的构造复杂多样,尤其近十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炸弹制作也呈现出爆炸装置灵巧化、装药多元化、引爆方式诡异化等特点。
  
  他平时最常见的工作是,转移工地、河塘等地出现的废弃弹药。“虽然年代较久远,但不少手榴弹、迫击炮弹的引信仍完好,存在爆炸可能。”
  
  一次,一名犯罪嫌疑人在屋内自制了很多爆炸物品。“我们前往现场处置时,有些爆炸物就比较复杂,我们前后摸索处理了几个小时。”李伟浩说,爆炸物的拆解需要大量的时间,没有人摇旗呐喊,也没有人提醒帮助,有的只是自己“无声世界”里的最佳判断。“时间仿佛都凝固了,排爆服里只听见自己急促而均匀的呼吸声。”李伟浩说,好在最终一一排除。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