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下午,市实验小学北校区三(7)班召开了一次以日记为主题的班会。这次班会,请来了一位“重量级嘉宾”——该班学生李淳熙的奶奶达应荣。8余年的时间,她以孙子的口吻写下2900余篇日记。班会上,她和孩子们分享了写日记的初衷,如何坚持等,同时也鼓励孩子们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2012年12月16 日晚上8:22,我在应医生的帮助下,顺利地离开妈妈子宫,‘哇’第一声啼哭让妈妈和奶奶热泪盈眶。‘男孩!’奶奶跑过来将断脐带后的我包好抱在怀里……”“2013年5月31 日晚饭后,我和妈妈一起洗了个澡,奶奶给我留下我的小脚印,看,长9.5厘米,宽4.3厘米,五个小脚趾和圆圆的足跟,整个右足掌都印在这……”“2014年3月18 日,脱了厚厚的棉衣,我的双手灵活多了。我拿着扫帚在客厅里扫地,这扫扫那扫扫”……从呱呱坠地写到牙牙学语、从蹒跚学步写到茁壮成长,每篇日记里,都是达应荣对孙子满满的爱。 达应荣2012年年底从界首市人民医院退休。孙子出生时,她就想着用日记的形式来记录孙子成长的点点滴滴。 达应荣的儿媳迟红丽告诉记者,他们是一个非常和睦的家庭,家庭氛围特别好。婆婆非常爱学习,现在每天早晚还在学习其他语种的语言。 “很平常,不值一提。”在达应荣看来,她只是想为孙子记录成长的点点滴滴,以后家人可以通过翻阅日记找回忆。当天,她还将日记本转交给孙子,希望孙子以后自己继续写日记,记录生活和学习中的点滴。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