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天能电池生产厂区。 充分发挥区位、交通、政策、农业、人口“五大优势”,我市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材料、绿色食品、生命健康、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纺织服装、绿色建筑建材、商贸物流和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和数字创意等“十大特色产业”。 把“十大特色产业”作为未来阜阳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是本着既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省十大新兴产业发展导向,又立足我市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原则,经过多方研究论证科学确立的。 两个月前,应亚军的“新梦想”在界首发芽——总投资12亿元的成妤·新马再生塑料产业园在阜阳界首高新区正式开工。 此刻,他正在工地上与工人们一起为梦“筑巢”。 应亚军是浙江东海翔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这家行业领军企业主打生产塑料制品、化纤等。“之所以从900多公里外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实现新梦想。”应亚军说。 记者从施工现场的项目简介图上了解到,这个产业园不一般——占地面积500余亩,拟建35栋标准化厂房,以及研发综合楼等,涉及再生塑料生产、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相关产业。项目建成后可容纳70家企业,形成年产35万吨初加工塑料的生产能力,年产值可达20亿元。 看见现在,预见未来。“对未来,充满信心。”应亚军说,带着资金、经验和市场远道而来,看中的正是阜阳日益提升的营商环境和多年积累的产业发展基础。 产业兴则城市兴。 近年来,我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和加快皖北振兴等战略机遇,坚定不移走产业强市、创新活市之路,厚植产业新优势,推动特色产业提质扩量增效,加快产业集聚步伐。 节能环保、新材料、现代医药、装备制造……一个个地标似的产业在吸引上下游产业集聚的同时,勾勒出加快追赶跨越的发展底色。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形成19个年产值3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其中,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绿色食品、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建材、生命健康、纺织服装等六大产业总产值突破2500亿元,约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3%。 尽管如此,阜阳依然面临产业层次发展相对较低,产业规模整体偏小等发展短板。 产业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根基,也是命脉所在。阜阳与沪苏浙、合芜滁等先进地区的差距,主要还是产业上的差距,尤其是制造业上的差距。阜阳未来要实现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追赶跨越,就必须进一步找准产业定位、突出地方特色、做强产业实力。 立足发展基础和优势,阜阳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战略取向和重点方向。 “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动力发展大智造产业,以生物技术为动力发展大健康产业,以循环技术为动力发展大环保产业,以文化创意为动力发展大服务业。”市发改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同时,通过合并整合等,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材料、绿色食品、生命健康、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纺织服装、绿色建筑建材、商贸物流和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和数字创意等“十大特色产业”。 在新材料产业领域,安徽智磁新材料可谓阜阳的“明星”企业。这个从2019年底正式投产的“小巨人”企业,2020年高性能超薄纳米晶带材的市场占有率跃居全国前三。 20微米、18微米、16微米、14微米……总工程师罗顶飞清晰记得企业主打产品——纳米晶超薄带,在两年内的四次跨越突破。罗顶飞说,企业已牢牢掌握了行业话语权,今年实现1.2亿元产值不成问题。随着产业链的延伸,明年1.5亿元的产值完全可控。 “十大特色产业中,有的属于我市传统优势产业,有的是近年来通过招大引强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均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发展基础。”市发改委相关负责同志说,下一步,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实施制造业倍增行动,切实以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工业“根深干粗”、其他产业“枝繁叶茂”,推动十大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打造若干百亿级以上产业、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部分产业主导方向 经优化整合,我市“十大特色产业”表述有了新变化——将原有的现代医药并入到生命健康;将原有的节能环保、能源化工中的能源与新增的新能源合并;将原有的装备制造和新增的新能源汽车合并;将原有的商贸服务调整为商贸物流和现代服务业;将原有的前沿新材料调整为新材料,包括显示材料和煤基新材料等;根据新的形势要求,将数字经济分解为电子信息、数字创意,并将数字创意与原有的文化旅游合并。 其中,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聚焦绿色高效导向,拓展能源种类及结构,重点打造风电、光电、天然气和热能、储能、氢能、生物质能“七位一体”新能源产业集群。 新材料产业,紧密对接“高新基”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加强新材料技术产业化承接。聚焦先进基础材料和关键战略材料,实施硅基、铝基和磁性新材料提升计划,大力发展以光伏玻璃、大尺寸硅片为主的硅基新材料,以泡沫铝、铝合金型材和压铸件、铝板(带、箔)为主的铝基材料,以高性能铁氧体永磁材料、软磁铁氧体材料、稀土磁性材料、非晶及纳米晶软磁合金磁性材料为主的磁性材料。加速发展工程塑料、功能膜材料、电子级化学品、煤基新材料等先进化工材料,以及生物基新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 绿色食品产业,面向沪苏浙等主要农产品市场,做大做强稻米、小麦、玉米、生猪、牛羊、家禽、中药材、水产等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巩固壮大农副产品加工、酒及饮料制造、肉制品和功能调味品等优势行业,改造提升粮油制品、蔬菜加工、烘焙制品和乳制品等传统行业,推进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立和完善绿色食品产业数字体系,推进绿色食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提升产业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生命健康产业,围绕现代医药、现代中药和医疗器械三大领域重点发力,建立交叉互融的现代医药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化学制药、生物制药。推动道地中药材规模化和规范化种植,创新开发中成药新产品,建设传统及特色中药饮片智造基地。有序发展防护服、隔离衣、医用口罩等医用防护用品和无纺布、高性能熔喷布等配套原辅材料。加快提升现代医疗服务水平,发展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推动康养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中印国际医药产业合作试验区和省级化学原料药基地,推动阜阳现代医药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