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阜合现代产业园区的阜阳复旦创新科技园。本报记者 郭海洋 摄 开发园区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引领发展的主引擎。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用好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政策优势,在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以构建“1+7”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平台体系为抓手,按照差异化定位、市场化改革、多样化合作原则,突出抓好开发园区平台建设,加快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一批实力雄厚、特色鲜明、集群集聚的产业新高地加速崛起。 冬日的阜阳经开区,加快建设发展、奋力追赶跨越的热度不减。 12月11日,安徽阜兴新能源科技年产20GW N+超高效太阳能单晶硅片项目在这里正式开工。这是全国首个大规模生产N+型大尺寸、超高效太阳能单晶硅片项目,也是安徽省“双招双引”重点工程和阜阳市光伏新能源产业“一号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200亿元。 这一总投资65.6亿元的大项目,将带动光伏新能源产业链提挡升级。以此为序幕,阜阳将在追“风”逐“日”的新能源赛道上,进一步拓宽拉长光伏产业链,在现有大硅片、光伏玻璃、膜胶等项目基础上,加快引进电池片、光伏组件及光伏辅材项目,加快培育总产值超1500亿元的光伏产业集群。 年产20GW N+超高效太阳能单晶硅片项目的落地开工,是阜阳开发园区加强“双招双引”、加速产业集聚、加快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在阜合现代产业园区,今年以来,新疆金风科技、东方电气、三峡新能源等头部企业接连落子,新能源产业扬帆起航; 在阜阳界首高新区,总投资约30亿元的年产6GWh新能源锂电池等一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项目加快推进,资源循环利用与高新技术耦合,全国知名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阔步向“千亿级”进发; 在太和经开区,总投资45亿元的保兴医药健康产业园和总投资5.3亿元的高端制剂共享制造基地(一期)、总投资30亿元的四环科宝化学原料药基地等一批现代医药产业项目加速建设,医药生产、新药研发和医药物流“三位一体”的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 在阜南经开区,去年10月份才签约的台商产业园项目,目前已有5家企业签约入驻,未来还将引进更多的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落户,在这里形成机械电子产业集群; …… 目前,阜阳开发园区基本形成了以阜阳界首高新区资源循环利用和新能源、阜阳经开区专用车与机械装备制造、阜合现代产业园区汽车制造装备制造和新能源、颍泉经开区智能装备制造、颍东经开区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煤基新材料、太和经开区现代医药、颍上经开区纺织服装和光电新材料、阜南经开区柳木文化、临泉经开区机械电子等特色产业集群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一批批产业层次高、投资强度高、亩均产出高的重大项目,在阜阳开发园区布局落子、建成投产,背后是阜阳按照差异化定位、市场化改革、多样化合作原则,突出首位产业,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持续强化开发园区平台支撑作用的不懈努力: ——在硬件建设上持续用力,扎实推进土地“增减挂”、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同时,加快完善开发园区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力。 阜阳经开区今年建设了安徽(台州)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在建设标准工业厂房和智能物流仓储区等产业配套附属用房及基础设施的同时,还盘活国有厂房3万平方米、租赁企业厂房1.8万平方米,让签约企业尽快入驻投产。目前,该项目已签约入驻台州装备制造企业21家,其中年产67万套高铁刹车片项目、100万只阀门项目陆续投产。 阜合现代产业园区在先进轨道交通产业园一期工程建设了投资10亿元的标准化厂区,目前有超过16个项目等待入驻,将与现有的江淮载货汽车产业平台形成双百亿机械装备制造基地。 ——在软件建设上持续用力,加快推进“管委会+公司”管理体制改革、“标准地”改革,创新管理体制、优化管理服务,全面提升园区吸引力。 阜阳界首高新区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等改革,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让管委会更有权、平台公司更有钱、园区拥有更大舞台;颍上经开区推行“管委会+公司”改革,并高薪招聘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专业化人才,精准招商和服务企业水平明显提升;颍东经开区按照大招商理念设立招商投资促进中心,推动招商引资更加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临泉经开区设立管委会政务服务分中心,一站式受理审批服务,最大限度简化企业办事程序、压缩办理时限……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面对难得历史性机遇和加快构建的新发展格局,阜阳以开发园区为主阵地,迈开了产业兴城、制造强市的新步伐:聚焦十大特色产业,坚定不移深入推进“两化一推”,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加快打造中原地区新兴制造业和新能源基地。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