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一名00后大学生眼中的王家坝闸前世今生

2022-2-25 15:47| 编辑: 王侠 | 查看: 164203| 评论: 0

  

南大学生们与利民村村民合影

  在阜阳乃至广大国人心中,王家坝是个耀眼的符号,更是一种精神的图腾升华。自1953年建闸以来,王家坝共开闸蓄洪16次,蓄洪区内近16万人口1.18万亩耕地反复化为一片汪洋。正是王家坝人的无私牺牲和奉献,换来了整个淮河流域的安澜。舍小家、为大家"王家坝精神",可谓王家坝几代人努力奋斗积累的宝贵财富,是淮河儿女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近日,南京大学大四学生、阜南县洪河桥镇盛郢村00后青年盛世纪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记录下了他眼中的王家坝前世今生。
  
  天灾人祸下的淮河水患
  
  1931年,以江淮地区为中心,南至珠江、闽江,北至松花江、嫩江的广大区域爆发严重水灾,灾情遍及全国约23个省。回顾20世纪,全国以1931年水灾最为广泛、历时最长、灾情最为严重。全国受灾区域达16省672县,其中江淮流域灾民5127万,死亡约370万。
  
  抗战时期,蒋介石所谓“以水代兵”的花园口决堤,给下游百姓造成无法估量的伤亡和损失,同时打乱了整个淮河流域排水体系,沟河淤塞、水系紊乱,抗洪抗灾能力所剩无几。大水之年,遍地漂尸;无水之年,赤地千里。这一做法也导致1942年饥荒——几十万人丧生,几百万人无家可归。
  
  民国时期,淮河水患不仅没有得到妥善治理,反而愈演愈烈,种种天灾人祸叠加,给淮河流域的人民造成了惨痛的灾难。
  
  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
  
  1950年,淮河暴雨成灾,两岸3400多万亩良田被洪水吞没,1300多万农民沦为灾民。
  
  彼时的新中国刚刚建立,朝鲜战争刚刚爆发,内外交困之际,淮河流域突发的特大洪水还是引起了党和国家里领导人的高度关注。
  
  1950年,毛泽东主席作了根治淮河的四次批示,他在1950年7月20日指出:“除目前防救外,须考虑根治办法,现在开始准备,秋起即组织大规模导淮工程,期以一年完成导淮,免去明年水患。”9月,又在批示中强调:“现已九月底,治淮开工期不宜久拖,请督促早日勘测,早日做好计划,早日开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明确了治理淮河的方针:“蓄泄兼筹,以达根治之目的”。1951年5月,毛主席为治淮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中央治淮视察团代表毛主席视察治淮工程,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锦旗授于治淮委员会及苏、豫、皖三省治淮机构。
  
  1981年《国务院治淮会议纪要》以蓄泄兼顾的治淮方针为原则,制定了治淮十年规划。与此前相比,会议纪要总结了新中国治淮实践和成就,在治淮思路上视野更加开阔,强调综合治理,发挥整体效益:一是重视水土保持;二是强调重视农业灌溉,发展多种经营;三是鉴于流域出现的污染问题,开始重视污染防治;四是对行蓄洪区人民的生产生活予以关注,指出“要分别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制定相应的政策”。五是强调“统一治理”。
  
  1991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从人口、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治理淮河和太湖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增强全民的治水意识,发挥各方面办水利的积极性”;要“加强水资源保护。严禁违法围河围湖造田、养鱼和人为设障,违法围垦和侵占的河湖滩地要坚决退田还河还湖”。
  
  2003年,淮河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这一年10月,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要求将加快淮河治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建设的重点任务,早日实现淮河长治久安。12月,水利部印发《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规划(2003~2007)》。除继续坚持“蓄泄兼筹”的方针外,还强调“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此后,治淮重点工程全面提速。
  
  弘扬新时代王家坝精神
  
  2020年夏天,王家坝闸迎来了建国后的第16次开闸蓄洪。
  
  2020年7月19日晚9点左右,国家防总下达20日8时31分王家坝开闸泄洪的命令。7月19日晚7时许,省市防指下达关于做好蓄洪区运用准备的通知。蒙洼蓄洪区必须在开闸蓄洪前将将辐射180多平方公里、涉及四乡镇的2017名蓄洪风险区域滞留人员、生活物资全部撤至安全地带。
  
  事实上,当王家坝段水位达到27.5米警戒水位,且还在快速持续上涨时,蓄洪区各乡镇负责人就要开始着手群众的疏散撤离工作。2020年7月19日中午,王家坝闸党委书记张涛和李郢村支部书记张斌已开始动员本镇本村人员撤离。2020年7月20日0时6分,王家坝闸管处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最后的“一小时战前检查”:闸机设备、电器、蓄洪区上下游、左右岸水情……
  
  2020年7月20日,8点31分52秒,接国家防总指令,淮河王家坝闸以1560m3/s的速度向下游泄洪。
  
  四渎淮水,九州有名;源于桐柏,滔沼东行。淮河出豫入皖,至王进入中游,由于上中游落差高达170余米,每逢汛期,上游来水直泻外向王家坝,加之河道坡降平缓,宣泄不畅,致使河水位上涨迅猛,形成洪涝灾害。王家坝闸自1953年建成至今,已十余次开闸蓄洪,为保民保安澜发挥了重要作用,铸就了弥足珍贵的“王家坝精神”,它与抗洪精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一样,是我们党和国家精神谱系中的宝贵财富。
  
  王家坝团队成员在实地调研中学习到了蒙洼地区党员、干部、群众不畏艰险、团结向上、甘于奉献的优良作风,立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更加动人的篇章! (图文:盛世纪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