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百姓上了网,社情民意也就上了网。如今,网络走进千家万户,中国网民规模超过10亿。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成为各地须臾跟进答好的一门“必修课”。 进一步看,在网上虚拟世界里,也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线上社会”。画好“同心圆”,治理好“线上社会”,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 潜水、聊天、发声……阜阳推出的“有话请您说、有事我来办”(下称“两有三解”)活动持续引发关注。自去年11月起,阜阳创新开展“两有三解”活动,鼓励老百姓在网上说话,说出心里话,说出那些问题难解决的话,旨在推动有事商量着办,自身问题内部解决。 如今,平台上线时间过半年,收效如何?拉直问号,一组数据给力作答。收到问题反映35.34万件,日均2千件左右,已办结31.96万件,办结率90.4%,群众满意度93.6%……阜阳交出的“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这份气象一新的“半年卷”,厚重、殷实! 殷实的数据深蕴着务实的“政风”。划小数据单元格,更见“半年卷”的分量。日均“入库”诉求2千件左右,每一件都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这样的“大体量”,无疑考验着地方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姿态;办结率、群众满意度双双超九成,亮眼的“成绩单”也反映着阜阳干事创业的状态。有姿态,更见状态,仅从网上群众路线一扇“窗口”,便可窥见阜阳为民服务的新风尚。 诚然,新风尚背后,是阜阳这座“后发”之城的思路蝶变、机制革新。如今顶层与基层密切互动、网上民意集纳与网下化解民忧无缝衔接的阜阳,也曾为如何治理好“线上社会”而烦恼。过去的阜阳,受发展基础、民生欠账等因素影响,衍生出复杂的网情,“舆情大市”“信访重市”的帽子更是一度难摘掉。 与此同时,有的部门“怕舆情”与“随它去”的心态,让阜阳的“线上社会”治理工作一度陷入被动。“e”揽民意,政通民心。阜阳明白,“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要想摘掉“舆情大市”“信访重市”的帽子,就必须把改革的“牛刀”切准问题的“症结”。眼睛向内正视,不是百姓“不听话”,而是基层的诉求、需求有时得不到及时回应。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困难面前怎么办,是被动应付,还是主动出击?显然,阜阳选择了后者。具体说,紧跟网络潮流,疏通民意通道,让基层意见通过网络直通政府部门。思路打开出路,阜阳“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平台应势而出,由市、县、行业组成的平台矩阵直通百姓“指尖”。如今,阜阳广开言路、网聚民意,日均2千件左右的信息量彰显着平台的重要价值。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好平台更要发挥好作用。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只有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才会吸引“粉丝”,赢得“流量”,才能把民意聚拢在平台之上,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商量着办”,“手指一点,政府来办”。面对网上扑面而来的问题、诉求,阜阳不躲、不闪,向领导干部发出严肃“上网令”——对于总平台交办的事项,必须首接首办、即接即办,并划定“时间表”倒排工期抓落实。 思路一变天地宽。有时候,扭转一个被动局面,靠的就是一个对症的“药方”。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阜阳样本”启示我们,不论是在网上还是网下,只有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想方设法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上下一心、政民同心,一个地方的工作格局就会迅速打开,被动局面就会迅速扭转。大数据显示,涉阜网上负面舆情占全省比重,由试点前的22%下降到目前的4.5%;2021年度全国地级市传播百强榜排名,阜阳由百名之外跃升至第42位。 构建网上网下最大“同心圆”,让跳动的字符承载民心、贴近民意,阜阳实践值得细品。如今,阜阳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问出真实的民声、回应真正的民意,“两有三解”监督员让过程公开透明,真正实现了有“问”能领、“问”而必答、“问”而有果,一条“线上社会”治理的新路子与时同行,不断打开着当地基层治理的新场景。 如今的阜阳,正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据中安在线客户端(作者: 宛新平)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