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午收不返乡 农活有人帮

2022-6-2 09:24|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07283|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徐立成 通讯员 武艳|来自: 阜阳日报

  村里前几天刚帮助收割完6分地的油菜,6月1日,又组织收割机“挺进”4亩麦田。远在上海的于刚没想到,今年午收,自己没返乡,自家的忙季就“轻松”过去了。
  
  50岁的于刚,家住颍东区插花镇杨桥居委会项庄自然村。受疫情影响,“三夏”大忙时节,在上海干建筑活的他没能返乡。“我和儿子都在外务工,儿媳带着6岁的小孙子在家。”午收临近,正当于刚为收麦发愁时,村里通过电话、微信联系他,告知其不用操心午季农事,村里服务队精准帮扶到位。
  
  杨桥居委会现有耕地7100亩、人口6674人。其中,近半村民像于刚一样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的基本是老人和小孩。为克服疫情对午收带来的不利影响,该居委会提前摸排走访,建立不返乡人员台账,帮助有需求的村民抢收抢种。
  
  “我们组织了15台联合收割机,以及拖拉机、秸秆粉碎机、自卸车等机械,帮助村民收割小麦。从5月31日开始,全村小麦5天内就能收割完毕。”杨桥居委会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徐进超介绍,居委会还发动党员、村民代表等成立志愿服务队,帮助像于刚这样未能返乡及老弱病残等特殊困难群众午收。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杨桥居委会组织的农业机械,除合作社的外,不少是本地村民所有的,这样既保障了机械充足,又让本地农机手有活干、有钱赚。
  
  杨桥居委会黄庄自然村的吕朝亮,家里有一台拖拉机和秸秆粉碎还田机。午收开始,他负责把村里收割后的麦茬粉碎,一亩地作业费20元。“既挣了钱,又为村里午收帮把手,一举两得。”6月1日上午,作业间隙,吕朝亮仰头喝完一瓶矿泉水,匆匆和记者打个招呼,又跃上拖拉机忙碌开来。
  
  午收推进有力有序,不仅得益于杨桥居委会打好人力、机械“提前战”,更离不开土地流转、规模种植的推广。
  
  2019年,杨桥居委会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将4000余亩土地统一流转,发展规模种植。目前发展优质小麦近3000亩,种植黄蜀葵、鲜食红薯、西瓜、葡萄等经济作物千余亩,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田管、统一收购、统一销售,2021年该居委会集体收入达144.2万元,同比增长103.3%。
  
  规模化种植解放了不少村民的手脚,农忙季节,一些村民不再辛劳,日子过得“优哉游哉”。
  
  看着眼前午收的景象,78岁的高志英连连感叹:“日子真是越过越好!”家里的7亩地承包给了村里,每亩租金800块钱,午收不用操一点心。儿孙都在家门口上班、上学,自己和老伴想干活就干点,想歇息就歇息,日子过得甭提多舒坦。
  
  “我们已经和国内知名酒企签订了协议,今秋进一步扩大土地流转面积,种植优质专用品牌小麦。”徐进超告诉记者,届时,村民和村集体的收入将大大增加,农事也会变得更轻松。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