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贫困户,如今年收入近百万元,还带动乡亲种姜 张敏芝查看生姜生长情况 秋是成熟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昨日上午,在临泉县杨桥镇刘大村的一片生姜种植基地里,张敏芝查看着长势良好、再过十多天就可以出售的“宝贝”,露出了笑容。张敏芝今年41岁,靠着勤劳的双手成为村里的种植能手,不但自家脱贫致富,还带动乡亲们一起增收。 种植规模从2亩发展到70亩 昨日上午,张敏芝像往常一样,来到自家的生姜基地查看生姜长势。“看看有没有病虫害,比如叶子发黄就是缺少维生素。种植生姜就像养孩子一样,缺啥补啥,但也不能营养过度。”张敏芝指着面前的成片生姜告诉记者,这些生姜已被山东的客商订购,十多天后即可起姜运出。 “目前生姜行情不错,每亩地可收入约1.5万斤,60亩地可收近百万斤,预计今年可收入近百万元。”提起生姜种植、销售,张敏芝十分自信地说,10月12日,一家客商来到她的基地看了后,提出要预定明年的生姜,她正在考虑价格问题。 很多人都想不到,就在几年前,她家还在贫困线上挣扎。2014年,张敏芝为给儿子配备人工耳蜗,花光了家里的积蓄。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二年,丈夫又患病,无法正常劳作。接连的打击,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一时陷入了困境。在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在各项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张敏芝一家的经济状况有了改善。 然而,张敏芝深知,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要用自己的双手为家庭重拾生活的希望。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她把目光聚焦到了生姜培育、种植上。 “2015年大年初四生下二宝,5月初我就靠借来的8000元启动资金干了起来。”张敏芝说,杨桥镇是传统生姜种植大镇,有不少种植、销售生姜的大户。她跟着搭棚种姜,虚心学习经验,有时在大棚里一待就是一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她种植的2亩生姜喜获丰收,亩产达到七八千斤,收入2万多元。2018年,张敏芝家顺利脱贫。 这些年来,她不断扩大生姜种植面积,如今已经流转了70亩地,60亩地种植生姜、10亩地用于姜苗培育,年收入近百万元。 成立了刘大村首支志愿者服务队 种植生姜,一年四季都需要人员管养。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基地也需要更多的人帮忙管理。收获季节,张敏芝付费请村里的脱贫户来到生姜种植基地帮忙。不仅如此,她还主动向大家传授种植技术,从前期的选种、挖垄,到中期的播种、管护,再到后期的采收,知无不言。 眼下,张敏芝除了自己种植生姜外,还带动村里返乡人员种植生姜,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大家打开销路。杨桥镇刘大村村民张梦琪身有残疾,夫妻俩原本在浙江宁波卖菜,去年返回家乡后跟着张敏芝学习生姜种植。没有启动资金,张敏芝帮忙垫付土地流转金;不会技术,张敏芝手把手地教……如今,张梦琪家种植生姜的规模已达20多亩。 张敏芝说,谁都有难的时候,有能力帮的时候拉别人一把,或许就能改变一家人的命运。 今年暑期,张敏芝还成立了刘大村首支志愿者服务队,对孤寡老人等群体开展帮扶。“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把伞。”张敏芝说,“只要勤劳肯干,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