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安徽省“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印发,提出到2026年,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名大专及以上学历大学生村医,同时解决乡镇卫生院本科学历人员缺乏问题。(8月2日《颍州晚报》02版) 随着国家医疗保障政策力度的加大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社会大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城市,因为有着多家公立医院作为服务和保障机构,城市居民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已经得到有效的缓解。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优质医疗资源还是相对匮乏。因此,农村居民对于优质医疗资源的渴求,就表现得更为迫切。 我们知道,所谓优质医疗资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医疗相关的基础设施,比如医疗场所的硬件建设和医疗设施设备的配备;二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就是优秀的医疗人才。当前,城市公立医院因为有着长时间的传承和发展,硬件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已经相对稳定,且随着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势头。在此前提下,优秀的医疗人才都希望留在环境更好、待遇更优的城市医疗机构。这给基层医疗人才的储备和补给带来了挑战。 城市公立医疗机构对优秀医疗人才的虹吸效应,一方面加剧了基层医疗人才的匮乏,另一方面,也让很多原本可以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的病,老乡仍然要赶到城里的医院去就诊。这是很多城市大型医疗机构人满为患的症结所在。反之,如果基层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实现“有人看病也能看好病”的愿望,不仅可以减轻城市公立医院的接诊负担,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搞科研创新,同时也能减轻基层群众的交通、就诊等方面的负担,提升就医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为农村培养、储备和输送优秀的医疗人才,既是国家推行分级诊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初衷,更是保障基层群众身体健康最现实也是最可行的务实之举。 此次我省以提升现有村医学历和能力为切入点,通过订单培养、定点设岗、定期服务的方式,在全省范围逐步实现一村一个大学生(学历)的目标,实质上就是稳定村医队伍,提升村医能力,使得乡村医疗机构保持充裕的人才储备,让基层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的愿望。 需要指出的是,稳定村医队伍,提升村医业务能力,待遇、环境以及可以预见的职称上升通道,也是必不可缺的保障。希望相关部门今后在这几个方面多想办法、多出实招,让村医获得足够的职业归属感和职业荣誉感,最终为基层培养、留下更多的健康“守门人”。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