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肺栓塞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肺栓塞的症状不典型,加之较为少见,所以很多病人对肺栓塞的警惕性不高,导致错失良机。冬季是肺栓塞的高发季节,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肺栓塞?它的症状又有哪些?记者就此话题进行了采访。 久坐是肺栓塞主要原因 人到中年的姜女士近日从服装厂接了一些缝衣服的针线活,挣点零花钱。除了吃饭、上厕所,其余时间她都是坐着缝衣服。坐的时间长了,姜女士感到腿部酸痛,于是她就按摩、拍打一番。突然有一天,她感觉出现黑蒙症状,因只有几秒钟便能自行缓解,她就没太在意。 随后,这一症状不断加剧,同时还伴随胸闷心慌、大汗等不适症状。实在无法忍受后,姜女士前往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心内科就诊,医生排除了她心脑血管器质性病变的可能,结合她长期久坐缝衣服的情况,给她做了肺部血管相关检查,最终确诊为肺栓塞。 介入科医生立即对姜女士进行了介入系统治疗,不到一周,姜女士症状好转,顺利出院。 记者了解到,近段时间以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介入科接连接诊多位肺栓塞患者,这些患者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诱因——久坐。 和姜女士一样,金女士、王女士也有类似遭遇。金女士和王女士均接手了串珠子工艺活,但是长期久坐诱发了肺栓塞,活动后闷喘较重,生活无法自理。目前,经介入科医生治疗后,两人均短期内症状明显好转出院。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介入科副主任医师朱赤介绍,冬季是血栓高发的季节,临床上,80%~90%的肺栓塞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肺脏既是气体交换的器官,也是滤过器官和免疫器官,大多数患者是因缺乏运动,使下肢弯曲的静脉血管回流受阻,长时间作用下便形成了下肢静脉血栓。随着频繁按摩、挤压下肢,引发血栓脱落,脱落的血栓随血流流经心脏,最后“卡”在肺动脉,引起低氧血症。如果血栓比较大,肺动脉堵塞非常严重,此时的人体心脏就像水泵出水口被扎住一般,可能出现随时憋停风险,而且一旦憋停基本无法再次让心脏复跳。 由于肺栓塞是一种致死性非常高的疾病,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梗,会在无明显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故有“沉默的杀手”之称,因此需要大家高度警惕。 肺栓塞常被忽视 虽然肺动脉栓塞凶险至极,但对于这种疾病很多人并不熟悉,因此极易被忽视。“肺动脉栓塞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呼吸困难,患者发病前会感觉气短、气促,尤其是在活动时更加明显。”朱赤解释,这是因为肺动脉被阻塞后,血液无法正常输送到肺部,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胸闷胸痛是肺动脉栓塞的另一个常见症状,这种胸痛通常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的刺痛或钝痛,有时可放射至肩部或背部。与心绞痛有所不同的是,肺动脉栓塞引起的胸痛往往与呼吸或咳嗽有关。 除了上述症状外,肺动脉栓塞还可能因为全身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焦虑、心悸、晕厥等。有的肺动脉栓塞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症状,有时伴有咯血。尽管如此,不少肺动脉栓塞患者可能并无明显症状,将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归结于其他疾病,往往因此延误了治疗。 这些高危人群要注意 预防肺栓塞的重点是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朱赤提醒,春节将至,不少人都踏上了返乡的旅程,在乘飞机、火车、船等长途旅行时,要避免久坐不动,要多饮水以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长途旅行时,由于空间狭小,很多人乘坐飞机、火车上会长时间坐着不动。不少人更是因为不方便,连水也会少喝一点,免得上厕所。久坐不动导致血液流动缓慢,不喝水、不上厕所导致血液浓度增高,这些因素综合影响下,容易在下肢形成深静脉血栓。 一旦交通工具抵达目的地,或者中途起身方便,久坐之后突然站起,血栓受到挤压脱落,随着血液回流心脏,再通往肺部,就容易引起肺栓塞,这大概就是几秒钟的事情,十分凶险,往往会造成肺缺血组织坏死乃至其他脏器缺血缺氧,从而危及生命。 春节期间,为了打发时间,大家开起“牌档”,一玩起来就是好几个小时,长时间久坐也会给健康埋下危险因素。 除了久坐久站容易引起肺栓塞,妊娠、长期卧床、肥胖、吸烟等都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尤其是女性围产期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比较容易结块,因此孕产妇要尤为注意。此外,服用避孕药、恶性肿瘤、下肢手术、肾病综合征、有既往深静脉血栓病史等人群都属于血栓高危人群。 如何预防血栓 那么该如何预防肺栓塞?朱赤介绍,长途旅行时要注意每隔一段时间起身走动,建议每静坐或站立1小时至2小时,就要活动15分钟至30分钟,以改善血液循环。坐着时尤其注意不要跷二郎腿。如果条件不允许,无法行走,坐着时也可以尝试做踮脚或勾脚的动作,以锻炼小腿肌肉,加速血液的循环与流通。 若久坐后小腿胀痛或者水肿,不要随意拍打按摩或者泡澡等,应及时就医。平时多饮水,一方面可稀释血液粘稠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借上厕所之机,多活动腿部。除此之外,平时加强体育锻炼,戒除吸烟等不良习惯,控制好体重。如果在久坐、久卧后突然出现了明显的胸闷、气促、心慌、心悸、头晕等情况,应紧急送医。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