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150亩玉米靠“智能大脑”喝饱水

2025-7-31 09:24| 编辑: 刘黎 | 查看: 1344|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杨燕 实习生 金妙言|来自: 颍州晚报

  7月29日下午,阜南县柳沟镇的玉米地里一片生机,150多亩玉米长势喜人,与周边卷边的植株形成鲜明对比。

  种植大户徐松松蹲在地头,指尖划过手机屏幕上的土壤湿度曲线,远处的银色滴灌带正均匀渗出水珠,“这价值15万元的‘水肥一体化系统’,就是咱旱地夺粮的‘科技法宝’!”

  徐松松的手机屏幕上,数字实时跳动,显示着土壤湿度和施肥量。这套系统像给玉米地装了“智能大脑”——蓄水池沉淀泥沙,过滤设备净化水质,电磁阀自动控制水流,最后通过滴灌带把水和肥料直接送到玉米根部。

  “你看这根滴灌带,”徐松松拨开叶片,黑色软管上的小孔正渗水成珠,“滴灌带埋在土里,不怕太阳晒、不怕大风刮,安全可靠!”

  “抗旱得从根上打算!”徐松松的“未雨绸缪”不止于灌溉。今年收完麦子,他没急着种玉米,先花12万购入一台气吸式播种机。这台“科技范儿”农机像长了“火眼金睛”,通过气压精准“吸”住单粒种子,播种行距误差不超过1厘米。更绝的是,它“一心二用”:播种时同步把滴灌带埋进土里,“别人播种完还得再雇人铺管,我一趟活儿全搞定!”徐松松笑着说,这招不仅省了种子,还抢在旱情到来前就织好了“水网”。

  “光有滴灌带不够,得有‘水源头’!”徐松松指着地头的深井泵,井水正通过管道哗哗流入蓄水池。今年6月,他本打算自费打井,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却送来好消息:“抗旱补贴能免费打井!”深井很快打好,配合智能系统,让150亩地有了“底气”。

  从智能播种到精准灌溉,徐松松用现代化农机和科学规划,为抗旱保收加上“双保险”,在干旱天气里种出了满眼青绿的希望。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