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安徽财经大学学子赴阜阳市博物馆开展调研

2025-9-10 10:40| 编辑: 李京泽 | 查看: 522| 评论: 0|原作者: 通讯员 王一童 寿海艳

   近日,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必胜客”社会实践团队赴阜阳市博物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团队聚焦颍淮文化与楚汉文化中的法治元素,深入挖掘地域法治文化遗产,形成《阜阳市博物馆颍淮文化与楚汉文化调研报告》,为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提供地域经验。
  
  实地调研,深挖法治文化脉络
  
  实践期间,团队成员通过实物观察、观众访谈、文物解读等多种方式开展调研。在实物观察中,细致研究博物馆内上古至楚汉时期的法治相关文物,从承载“德法结合”思想的遗存到记录《仆区之法》的文献,探寻法治思想起源与演变;与观众深入交流,了解大众对地域法治文化的认知与兴趣;结合专业知识解读文物法治内涵,梳理出阜阳地区清晰的法治文化脉络。
  
  调研中,团队发现诸多文化与法治交融的典型案例。西汉“彩绘陶壶”不仅是楚汉文化艺术交融的代表,其纹饰、形制细节还反映出当时法律制度在不同地域间的相互借鉴;东汉“画像石”上的“禾苗纹”,直观展现出颍淮地区重农思想对地方立法、司法实践的深远影响,为研究古代地域法治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本。

  
  系统梳理与创新献策,赋能法治建设与传播
  
  团队在调研基础上,系统梳理阜阳地区法治发展历程。报告明确,阜阳作为颍淮文化发祥地与楚汉文化重要交汇区,法治文化遗产深厚:从上古皋陶“德法结合”思想,到春秋管仲“以法治国”理念,再到楚汉《仆区之法》与汉简法律文献,呈现中华法治文明的连续性。同时,重点关注革命时期淮北抗日根据地司法档案、“马锡五审判方式”实践,以及改革开放后阜阳在法治建设、普法宣传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展现传承与突破。
  
  结合数字化时代趋势,团队在报告中提出多项创新建议。针对博物馆展陈,建议建设“法治文化专题馆”、借助VR/AR技术复原历史司法场景;在文化传播方面,建议开发馆校合作课程、推动法治文化与文创产品融合,以此增强法治文化的传播力、感染力与影响力。

  
  实践感悟,坚定青春使命担当
  
  参与实践的团队成员表示,此次调研让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博物馆内承载法治记忆的文物,让抽象的法治思想变得具体可感,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与法治信仰。未来,团队将继续投身法治中国建设实践,通过学术研究、科普宣传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地域法治文化价值,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社会实践,队员们集思广益、齐心协力,在前期调研了解阜阳博物馆展品结构后,积极定制调研方案,为其展陈提升、文化传播提供参考,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挖掘利用地域法治文化资源提供范例。下一步,实践团队会继续研究此类社会实践活动,推动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深度融合,培养更多兼具文化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