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81年前,一架参与抗战的飞机坠落在颍上 “乡亲们一起救下美国飞行员”

2025-9-11 09:14| 编辑: 邵红飞 | 查看: 558|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任刚 牛桂芹 通讯员 武万勇 石家友 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81年前,一架拖着黑烟的“怪鸟”坠落在颍上西南的一片田地里,村民们抄起锄头棍棒冲出家门,准备“捉鬼子”,迎来的却是一位蓝眼睛、高鼻梁的美国朋友。光阴流转,这段从“捉鬼子”到“护朋友”的往事,至今仍在当地百姓口中流传。

李海斌(左一)、张大林(左三)、凡永道(右一)与鲁庙村支部副书记李俊(左二)


  三位老人的回忆

  一段81年前的往事

  9月7日清晨,颍上县南照镇鲁庄村关庄的稻田里,翠绿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南照镇文化站站长李海滨指着稻田深处,言语间充满了敬意:“81年前,我的父亲和乡亲们就是在这里发现了那架坠毁的美国飞机。”

  李海滨的父亲李铭枢两年前离世。自李海滨幼年起,父亲就常和乡亲们说起当年日军攻打颍上时的惨状——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对侵略者的痛骂中,一段发生在1944年的救援故事,始终是老人们反复提及的“骄傲”。

  “时间太久,亲眼见过、能说清这件事的人,如今只剩几个了。”李海滨带着记者,找到了曾参与救援的92岁老人张大林及年过八旬的凡永道。通过三位老人的回忆,加上颍上县委党史和地方志办公室编印的《中共颍上县地方史第一卷(1919—1949)》里的记载,一段尘封81年的历史渐渐清晰起来。

  1941年8月,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支持下,退役军官陈纳德组建“美国志愿航空队”,即后来家喻户晓的“飞虎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投身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美国飞行员考尔曼便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

  1944年10月,中国空军与“飞虎队”协同作战,计划轰炸日军后方军事基地。考尔曼随队出征。当天,他所在小队飞抵南京上空时,突遭日军战机拦截。激烈的空战从南京一直持续到颍上东南方上空,考尔曼驾驶的座机不幸中弹,机身起火。飞机沿着寿县正阳关至颍上垂岗、南照的航线向西挣扎飞行,最终在南照西南杨老庄上空完全失控。危急时刻,考尔曼跳伞逃生。

  准备“捉鬼子”

  结果救下了美国朋友

  那一年,李铭枢刚满15岁,正在阜阳一所中学读书。学校因战乱停课,他便回到了南照镇李朱庄的家中。事发当天中午,李铭枢正在家中读书,窗外突然传来乡亲们嘈杂的呼喊声。

  “父亲说,他当时跟着跑出去看热闹,没想到看到了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场景。”李海滨回忆着父亲生前的讲述。跑出家门后,李铭枢顺着乡亲们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只“怪鸟”拖着黑烟,伴着刺耳的嗡嗡声,从东南方歪斜着飞来。那“怪鸟”越飞越低,突然一个黑点从机身弹出,紧接着,一朵类似蘑菇的物件在空中张开,缓缓向地面坠落。

  更让乡亲们惊讶的是,那只“怪鸟”附近,还有两只模样相似的“怪鸟”盘旋。直到看见“蘑菇”张开,另外两只“怪鸟”才掉头飞走。

  很快,“怪鸟”(考尔曼的座机)坠落在不远处的关庄,火光瞬间蹿起,黑烟夹杂着爆炸声滚滚升空。而那朵“蘑菇”(降落伞)则顺着风向往北飘,最终落在了李西庄附近的田地里。

  “是飞机!”虽然从未见过真实的飞机,但李铭枢在学堂里看过飞机的插图,他急忙喊了一声。乡亲们一听,立刻朝着降落伞坠落的方向跑去。

  “会不会是鬼子的飞机?”一路上,大家心里都犯嘀咕,纷纷抄起棍子、锄头、铁锹,准备“捉活的”。可等众人赶到李西庄,看到着陆后正在整理物品的飞行员时,全都愣住了——眼前的人蓝眼睛、高鼻梁,根本不是大家印象中“和中国人长得差不多”的日本鬼子。

  据《中共颍上县地方史》记载,看到乡亲们涌过来,考尔曼急得连连挥手,嘴里说着大家听不懂的话。一个叫杨谦的年轻人站了出来,他曾在界首国立二十一中读书,懂一些英语。杨谦一边用手比划,一边试着用英语询问,很快弄明白了:眼前这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是美国空军飞行员。

  为了进一步证实身份,考尔曼翻开自己的皮夹克,露出了身上的部队番号,衣服内侧印着的“来华参战”字样清晰可见。他又掏出个小本子打开,上面用中英文对照写着两行字:“我叫考尔曼,美国国籍,是来华参战的,请你们保护我。”

  南照镇镇长马骥也赶到了现场。问清情况后,他立刻安排专人护送考尔曼前往洪武乡公所杨老庄安置,还特意让人煮了20个鸡蛋,让饥肠辘辘的考尔曼补充体力。

  放鞭炮、开欢送会

  送走外国友人

  几天后,考尔曼要被护送去颍上县城。那天,南照镇的居民自发涌上街头,夹道欢送这位帮中国人打鬼子的外国友人,鞭炮声此起彼伏。

  据《中共颍上县地方史》记载,考尔曼离开颍上前,县政府在孔庙为他召开了欢送会,各界人士和中小学师生参加。考尔曼在讲话中介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同时对颍上人民的保护与热情接待进行感谢,并表示要重返蓝天打击日本鬼子。

  会后,县政府将考尔曼护送至京汉路西,从那里返回“飞虎队”空军基地。

  81年过去,当年的田野依旧郁郁葱葱,当年的救援者大多已离世,但这段发生在皖北乡村的跨国情谊,却像一粒种子,在当地村民心中生根,成为难忘的抗战记忆。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