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赵立坚推荐的颍上美景视频 是怎么拍出来的?

2025-9-12 08:52| 编辑: 邵红飞 | 查看: 694|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任刚 牛桂芹|来自: 颍州晚报

   9月6日,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副司长赵立坚在他的个人微博发布了一段《夕照淮河畔熔金映碧波》的美景视频,让颍上县八里河镇一夜之间火遍全球。这组“爆款”视频的拍摄者,是颍上本土网友、“中国好人”汤锋。近日,记者采访了汤锋,听他讲述镜头背后的故事。


  淮河“熔金”美景意外走红

  “看到作品被赵立坚转发时,我真是不敢相信,紧接着就是抑制不住的激动。”谈及作品走红,汤锋的语气里仍带着雀跃。

  今年夏天,汤锋在颍上县八里河镇与半岗镇交界的淮河岸边采风时,邂逅了夕阳洒向河面的美景:金色的余晖洒在河面,波光粼粼的水面如熔金般璀璨。热爱摄影的他立即拿出相机,定格下这一珍贵画面。为了追求更完美的视觉效果,此后连续数日,他在淮河岸边蹲守,最终用镜头记录下一组淮河夕照图,剪辑成《夕照淮河畔熔金映碧波》系列作品,发布在个人的社交平台上。

  他未曾想到,这组充满乡土气息的作品不仅被央视新闻、新华社客户端、学习强国平台等权威媒体刊载,更获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副司长赵立坚的关注,并通过社交平台向全球推介阜阳颍上。“这份认可让我既觉荣幸又倍感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汤锋说,从前拍摄是单纯记录家乡之美,如今真切地意识到,镜头是“桥梁”,能让更多人看见颍上的风光。


  蹲守三小时,只为一束光

  作为一名摄影达人,汤锋说,好作品不是“随手拍”的,每一张照片、每一段视频背后,都有无数次与时间、光线的反复较量。

  谈及《夕照淮河畔熔金映碧波》的创作过程,汤锋坦言,为了捕捉到“熔金映碧波”的最佳光影效果,他曾连续多日在清晨、黄昏赶赴淮河岸边蹲点守候。

  “淮河畔的天气和光线瞬息万变,有时候在岸边等了两三个小时,一阵风、一片云飘过来,光线就变了,之前的等待也就白费了,只能第二天再来。”汤锋笑着分享创作中的小插曲,腿脚沾满泥污、忍受蚊叮虫咬,都是家常便饭,他还因天气变化损失过无人机设备。

  “你觉得苦吗?”面对记者的疑问,他说,从未将这些经历视作“苦”。在他眼中,每天守着家乡的河、家乡的景,看晨雾渐散、朝阳升起,待夕阳西沉、晚霞漫天,就是一种享受。汤锋表示,因为热爱,所以甘愿付出;因为对家乡的深情,所以从不觉疲惫,“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为宣传家乡做点贡献,我甘之若饴。”


  坚守乡土摄影梦

  汤锋与摄影的缘分,要从年少时说起。

  “从小就喜欢追着光跑,年轻时背着相机走遍了家乡的角角落落,也拿过不少国家、省市级的摄影奖项。”回忆起多年的创作经历,汤锋笑着说道。那时,他的影像创作以静态照片为主,专注于捕捉家乡自然景观与人文场景的瞬间之美,用一张张照片留存颍上的岁月印记。

  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兴起,汤锋敏锐地发现了新的创作方向。“静态照片能定格画面,却没法传递风的声音、水的流动,还有家乡人生活里的烟火气。”在他看来,短视频创作是从“看风景”到“品风景”的跨越。他用动态影像,记录下八里河的晨雾飘起,淮河的浪花翻动,颍上老街的叫卖声传到耳畔,作品内容更有温度,也更易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2019年,汤锋正式转型短视频创作,并给自己立下“只拍家乡、只传正能量”的创作准则。多年来,他的镜头始终聚焦八里河的四季变迁、淮河岸边的生活百态和颍上乡村的发展新貌,他的作品多次被主流媒体采用,在全网积累了超十万名粉丝。2023年,他当选颍上县自媒体协会副会长。

  “相机换了好几台,创作平台也在不断更新,但我对家乡的关注、用影像传递美好的初心,从来没变过。”汤锋的话语朴实却坚定。

汤锋在颍上半岗采风


  立志讲好家乡故事

  在阜阳,很多人更熟悉汤锋的另一个称呼——“大头”。他不仅是摄影师,还是颍上县公益志愿者协会原会长。多年来,他投身扶弱济困的公益事业,帮助过白血病患儿、火灾烧伤者等困境群体,资助多名偏远乡村学子,因此荣获“中国好人”称号。

  在他看来,摄影与公益一脉相承:“摄影是用镜头记录家乡风光之美,公益则是传递家乡的人情之暖。”

  谈及未来的创作计划,汤锋表示,自己仍会扎根家乡的土地,用镜头记录颍上的四季风光——春天八里河的繁花似锦、夏天淮河的波光粼粼、秋天田野的金色稻浪翻涌、冬天古镇的雪韵皑皑。不过,他的创作重心会有所拓展:“接下来想多拍‘有人的故事’,比如村口老手艺人的坚守、年轻人返乡创业的拼劲、乡村田间的烟火日常,这些都是颍上最鲜活、最动人的模样。我想让大家知道,颍上不只有美景,还有温暖人心的人和动人的故事。”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