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器质性精神障碍?
是指由于大脑这个器官本身受到损伤、疾病或功能紊乱所导致的一系列精神行为问题。
如何识别?
如果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或有躯体疾病的患者)出现以下 “变化” ,就需要高度警惕:
认知功能的“滑坡”
(最核心的标志):
· 记忆力减退: 尤其是近事记忆,刚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转眼就忘,反复询问同一个问题。但可能对几十年前的事情记忆犹新。
· 定向力障碍: 搞不清时间、地点、人物。
· 执行功能下降: 过去能轻松处理的事情,现在变得混乱、无法完成。
2. 情绪和行为的改变:
· 性格改变: 原本温和的人变得暴躁、多疑、固执;原本开朗的人变得淡漠、退缩。
· 情绪不稳定: 毫无缘由地情绪低落、哭泣,或者情绪高涨、易怒,变化非常快。
· 出现幻觉和妄想: 尤其是视幻觉(看到不存在的人或东西),以及被害妄想(怀疑有人偷他东西、害他等)。
· 行为异常: 白天睡觉,晚上吵闹;四处游走;不知羞耻、当众大小便等。
3. 日常生活能力的“退化”:
· 个人卫生变差,不洗澡、不换衣。
· 无法自理简单的家务,如做饭、购物。
· 生活变得被动,需要反复催促。
给家属的重要提示:
一旦发现这些“变化”,首要步骤不是去责备或说教,而是像对待身体其他部位不适一样,带患者去看医生!
常见病因
· 神经退行性疾病: 如阿尔茨海默病。
· 脑血管疾病: 如血管性痴呆。
· 颅内感染/外伤: 如脑炎、脑膜炎、脑外伤。
· 躯体疾病累及大脑:
心肺问题: 严重缺氧、心力衰竭。
代谢与内分泌问题: 甲状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衰竭、严重电解质紊乱。
营养缺乏: 尤其是维生素B1、B12缺乏。
· 中毒和药物: 酒精依赖(如酒精中毒性脑病)、滥用药物,或某些处方药的副作用。
家属能做什么
1. 就医与诊断:
当好医生的“信息员”
· 详细向医生描述你观察到的 “变化” 。
· 准备好患者所有的病历资料。
· 配合医生完成必要的检查。
2. 沟通与照护:
理解而不是争辩
· 不争论,只共情: 当患者说“有人偷我钱”时,不要争辩“根本没人偷!”。而是说:“您找不到钱一定很着急,我们来帮您一起找找。” 因为纠正他的行为是徒劳的,安抚他的情绪是有效的。
· 简单指令,一步一答: 一次只说一件事。把“去刷牙、洗脸、然后睡觉”分解成“我们来刷牙”、“好,现在洗脸”。
· 维持规律,提供安全感: 固定的作息、熟悉的环境能减少患者的混乱和焦虑。
· 确保安全: 管理好电源、刀具,防止走失。
3. 自我关怀:
照护者不是铁打的
· 这是一个马拉松,不是短跑。 照护者必须休息,否则会先垮掉。
· 寻求帮助: 如与其他家人轮换。
· 勿内疚和自责: 患者的言行是疾病所致,不是故意针对你。你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