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验揭示科学奥秘,借助讲解展示科学原理。10月17日,“阜创汇”第二届全市科协系统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决赛举办。 本次竞赛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市科技馆承办,共设“科学实验”和“展品辅导”两个赛项。其中,“科学实验”赛项要求选手利用实验装置,通过实验和表演技巧等演示科学现象,向观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综合能力;“展品辅导”项目主要考查选手基于科技馆展览展品,开展科学教育和科技辅导活动的基本功与综合素质。 经过前期选拔,共有34组选手入围决赛,其中“展品辅导”18组,“科学实验”16组(实际参赛15组)。参赛选手分别来自市科技馆、各县科技馆以及部分中小学和大中专院校。 经过激烈角逐,比赛评选出各项奖项。“科学实验”赛项方面,市科技馆高娟娟、曲彦、申金鑫凭借作品《我有一个梦想》获一等奖;阜南县鹿城镇第十小学和太和县科技馆团队分获二等奖;市科技馆、阜南县第七小学及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选手获得三等奖。“展品辅导”赛项中,市科技馆周仕文以《概率弹球》摘得一等奖;太和县科技馆李康康与市科技馆王晓航获二等奖;市科技馆汤汉琪、张梦洁及临泉县科技馆肖倩楠获三等奖。 “本次赛项既有科技馆专业人员,也有学校科学教师参与。科技馆的作品注重故事性与表现力,更易引发学生兴趣;学校的实验则强调严谨与精准。双方通过比赛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有助于未来在科学实验教学和演示中取得更好效果。”市科技馆工作人员李小龙表示。 从“塑料火箭”到“火焰掌” 当日的“科学实验”赛项无疑最引人关注,参赛选手发挥奇思妙想,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揭示科学奥秘。 “塑料火箭”飞起 在作品《我有一个梦想》中,选手将酒精装入塑料瓶,拧紧瓶盖后在外壁淋上热水,使瓶内酒精迅速挥发气化。随后将瓶身倒置,在旋开瓶盖的瞬间点火——只听“砰”的一声,塑料瓶如火箭般冲向空中。该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酒精吸热挥发后遇明火剧烈燃烧,瓶内气体内能增大,产生巨大反冲力推动瓶体运动。 紧接着,选手进行了第二个实验:在一个盛水的大量杯中放置一个部分漂浮于水面的塑料瓶,瓶盖上钻有两孔,分别连接排水管和注射器。随着注射器抽出瓶中空气,瓶中压强变小,杯中的水进入瓶中,塑料瓶逐渐下沉;向内充气时,瓶中压强增大,水被排出,瓶身又缓缓上浮。这一过程生动模拟了潜艇依靠调节储水量实现下潜与上浮的工作原理。 干冰造出“仙境” 作品《科学魔法之旅——趣玩干冰》中,选手化身“科学魔法师”,在盆中放入干冰并倒入热水,顷刻间“雾气”翻涌,营造出如《西游记》中仙气缭绕的效果。干冰是-78.5℃的固态二氧化碳,遇热水迅速升华,吸收能量后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形成腾涌的“仙气”。 随后,选手在干冰中加入洗洁精,盆中逐渐盘旋升起一条由泡沫组成的“小蛇”。这一现象源于洗洁精破坏了水的表面张力,干冰升华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包裹其中,形成持续涌出的绵密泡沫链,展现出独特的视觉奇观。 手中燃起火焰 在作品《火焰掌——丁烷气泡舞》的演示现场,选手将洗洁精与丁烷加入清水中,伸手浸湿后沾满气泡。用打火机靠近手的瞬间,“呼”的一声,一团火焰在掌中腾起,场面震撼。 “燃烧需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如氧气)和点火源。这里真正的‘主角’是打火机中的丁烷气体,它被洗洁精泡沫包裹成一个个‘能量球’,遇火源便迅速形成火焰。”参赛选手介绍。至于为何手捧火焰却不觉得烫,这名选手表示:手部事先浸湿形成水膜,燃烧时水分蒸发带走大量热量,加之过程短暂,因此不会感到灼烫。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