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九届安徽省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落幕。阜阳技师学院选手勇夺教师组一等奖,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阜阳师范大学选手分别斩获学生组二等奖、智能机器人组三等奖,阜阳市工信局获评优秀组织奖。大赛佳绩既展现了阜阳技能人才的过硬素养,更折射出我市机器人产业从人才培育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发展活力。 本次大赛由省工信厅、省人社厅等单位联合主办,是我省工业机器人领域规格最高的赛事之一,吸引了全省153支代表队、320余名选手参赛。大赛设职工组、教师组等五个组别,采用“理论考试+实践操作”模式,理论聚焦机器人编程、人工智能应用等知识,实践围绕机器人拆装、智能运维、数字孪生等核心技能,全面考验选手综合能力。 阜阳参赛队伍尽显竞争力。阜阳技师学院教师朱启军、张文武凭借扎实理论功底和精准编程调试能力,夺得教师组第一名。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之一,该校近年开设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等特色专业,建成1500平方米省级人工智能竞赛集训基地,配备50余台套专业设备,师生在国家级赛事中斩获一等奖8人次,二、三等奖40人次,为产业输送大批技能人才。 大赛佳绩的背后,是阜阳机器人产业的茁壮成长。近年来,我市锚定高端装备制造方向,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聚焦机器人等重点领域,推动产业生态不断优化。目前,全市已拥有基础级智能工厂52家、先进级智能工厂11家,2025年新增先进级智能工厂3家,为机器人技术应用提供广阔场景。依托颍泉智能制造产业园,我市面向苏州、上海等地区精准招商,推动机器人研发生产、柔性智能装备等项目落地,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骨干企业技术突破成为核心引擎。华律智能的3D智能试衣机器人通过人工智能实现全链条数字化升级;广荣养老科技的AI养老机器人搭载自主研发的130亿参数HealGPT大模型,提前3到5天进行跌倒预警,硬件本地化率达70%;普赢智能攻克“机器人关节核心零部件”技术,打破国外垄断,今年年产值预计突破1亿元。 机器人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云龙粮机数字化车间内,30余台智能机器人覆盖装配、焊接等全生产流程,5条智能生产线推动效率大幅提升;爱谱华顿电子科技打造机器人智慧工厂,实现电线电缆生产自动化管控,年产能力达40万千米,工业机器人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育更多技能人才。同时,落实《安徽省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聚焦核心零部件研发等关键环节,优化产业生态、壮大产业规模,打造未来产业标志性产品,让机器人产业成为阜阳高端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长极。 (黄锋 程亚南)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