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吃萝卜夏吃姜”。随着初冬的到来,颍州区西湖镇的恋思萝卜又迎来了最佳尝鲜季。眼下,一个个水灵灵的萝卜从土地里探出头,吸引了不少市民驱车前来“现拔现尝”——这是当地保留多年的“鲜食”仪式,也是恋思萝卜最地道的打开方式。 田间地头品尝“冬日甜脆” 11月24日,西湖镇大田居秦庄的恋思萝卜地里一派热闹景象,不少市民或猫着腰、或蹲下身子在地里拔萝卜,体验冬日独特的田间乐趣。 市民魏女士和几位好友也在其中,见记者采访,她们手持刚拔出的萝卜,乐呵呵地展示:“你看这大田的恋思萝卜,多像绿色的小苹果,还带着新鲜的泥土香!”随后,几人洗净萝卜现场品尝,“皮薄瓤脆,还带点甜丝丝的味道,嚼上去便有汁水在口腔里炸开。”魏女士赞不绝口,表示要多拔些带回去,分给家人和朋友。 记者了解到,当前恋思萝卜的地头采购价约为3元/斤。当地种植户陈彩云家有2亩萝卜地,分布在秦庄向北的“恋思路”两侧。尽管地里已有不少市民在拔萝卜,她仍不时用手机拍摄视频发布至网络平台,希望吸引更多人前来尝鲜。“从11月上旬开始,就有城里人开车来地头拔萝卜了,目前,我家已经卖了近3000斤。”陈彩云介绍。 “11月中旬后,恋思萝卜的口感达到最佳,进入集中上市期;到12月底,就卖得差不多了。”大田恋思萝卜产销协会副会长丁伟介绍,由于种植面积有限,恋思萝卜多以地头采购为主,超市或农贸市场很难见到。 种植标准待统一 规模缩减需破局 恋思萝卜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以“质脆味甜、食之如梨、无丝无渣、营养丰富”闻名省内外。 恋思萝卜为何如此美味?种植户王治琴介绍,西湖一带土质适宜种植萝卜,加之当地多年传承下来的种子和种植方法,保障了恋思萝卜的甜脆口感。 记者在现场品尝了两户种植户的萝卜:一户用大豆及香饼(芝麻打碎混合物)施肥,萝卜味正略甜;另一户用农家肥加香饼施肥,萝卜甜度稍淡,但汁水更丰盈。“目前,恋思萝卜还是一家一户传统种植,标准不统一、口感有差异,这也是品牌难以做大的原因。”丁伟坦言,农产品要打响品牌,需实现质量标准化,从种子选育到浇水施肥、田间管理,都需要统一规范。 除了标准问题,恋思萝卜的种植量缩减也令人担忧。丁伟介绍,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西湖镇恋思萝卜的适宜种植范围明确:北至泉河,南至草河,东至颍州西湖景区,西至423省道。去掉水域、村庄等区域,实际可种植的面积有限。“高峰期时,恋思萝卜的种植面积有1000多亩。近两年却降到了100多亩,种植户也只剩40户左右。” 谈及种植量缩减的原因,丁伟分析:一是集中上市时,种植户间内卷打价格战,影响收益;二是种植方式相对落后,田间劳作量大,年轻人多在外务工,留守老人难以胜任;此外,恋思萝卜的保鲜、保汁、保味、保口感难度大,普通小农户缺乏专业储存条件,也限制了规模化发展。 “精品种+标准化”探寻发展之路 尽管发展面临挑战,大田恋思萝卜仍在探寻破局之路。在西湖镇梳妆村一块约30亩的土地上,有3亩地正在试种新品种“冰糖心”萝卜。这种萝卜呈短粗圆柱状,红皮红心,个头比传统恋思萝卜大近一倍,口感也独具特色——咬一口,能尝到淡淡的甜味,还伴有层次丰富的风味,宛如水果。 “新品种今年刚试种,目前已经供不应求。”这块地的主人杨雷,同时也是大田恋思萝卜产销协会副会长,他表示,今年试种的“冰糖心”萝卜,是为了与传统恋思萝卜作对比,为下一步开发全新口感的恋思萝卜品种做准备。 “按照西湖镇党委政府的指引,我们接下来会探索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动恋思萝卜标准化种植,用科学方法还原大家记忆中的味道。”杨雷介绍,还将探索在此基础上培育新品种,保留恋思萝卜的果型特色,同时融入市场上其他鲜食萝卜的口感、口味、色彩等特点,打造“口感萝卜”“水果萝卜”等新品种,进一步丰富和适应各个群体,尤其是年轻人的口味。 记者留意到,杨雷地里的萝卜前后相隔均匀,萝卜缨下还隐约可见滴灌带。“播种时,我们用一种可降解的线,将种子按10至15厘米的间距缠在线上播种,确保植株间距均匀;还在地里埋了纵横交错的滴灌带,连接着地北侧小房内的设备,通过手机APP就能控制泵体开关,实现水肥精准输送。”杨雷介绍。 对于恋思萝卜的未来发展,丁伟也有清晰规划:先做精品种,解决口感差异问题;再推进标准化种植,以种植大户带动小散户,逐步形成保鲜、深加工等完整产业链。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举办恋思萝卜“开园节”,推动萝卜产业与文旅融合,让大田恋思萝卜走得更远、名气更大。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