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上半年,我市经济先降后升、稳步复苏,GDP增速由一季度-6.1%回升到1%,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市场预期总体向好。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1291.5亿元,同比增长1%。 三大产业同比增速“转正” 上半年,我市农业生产、工业生产、服务业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同比增速由负转正。 农业生产稳中向好,夏粮再获丰收。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5.9亿元,同比增长1.6%,由一季度下降4.2%转为二季度增长4.6%。夏季粮油喜获丰收。小麦总产319.7万吨,增长0.6%;油菜籽产量3.7万吨,增长29.6%。畜牧产能持续恢复。季末生猪存栏215万头,增长24.6%。 工业方面,我市工业生产止降转升,新兴产业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其中,二季度增长7.1%,一季度为下降7.3%。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两新产业稳步增长。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7.4%和3.7%;其中二季度分别增长15.6%和11.3%。 服务业方面,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653.3亿元,由一季度同比下降2.6%转为增长2.2%。其中,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道路运输业等传统行业受疫情冲击较大复苏较慢,分别下降2.6%、11.1%、4.2%。邮政、信息传输、商务服务、文化娱乐、教育、卫生等行业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三驾马车”齐发力 二季度,我市拉动GDP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齐发力,助推经济实现增长。 销售市场加速回暖,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0.9亿元,同比下降3.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9.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65.8亿元,下降3.5%,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6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24.4亿元,下降3.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06.5亿元,下降3.8%。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回升。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由一季度同比下降9.9%转为增长3.5%,快于全省2.5个百分点。 进口增速快于出口,机电和高新产品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7.3亿美元,同比增长6.3%,比一季度提高16.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9亿美元,增长0.8%。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财政收支降幅收窄。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180.7亿元,同比下降8.5%,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0.2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9.2亿元,下降6.6%。财政支出327.1亿元,下降8.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4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消费价格涨幅回落。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98元,同比增长5.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7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69元,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60元,增长6%。 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6%,涨幅比一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0.3%,衣着上涨0.4%,居住上涨0.3%,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1%,交通和通信下降2.9%,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5%,医疗保健上涨0.6%,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7.2%。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上涨0.6%;鲜菜下降1%;畜肉价格上涨71%,比一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6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环比上涨0.9%。 总的来看,在各项政策措施综合作用下,上半年全市经济逐步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运行呈恢复性增长和稳步复苏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发展大局稳定。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