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蓄洪口袋变产业宝袋

2021-3-4 09:31|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20662|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楚楠楠 通讯员 郭晓雅 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中共阜南县镇委员会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王家坝镇党委书记张涛代表王家坝镇党委在大会上受到表彰。
  
  近年来,王家坝镇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特别是将2020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阜南县蒙洼行蓄洪区时的殷切嘱托牢记心间,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蒙洼人民的期盼,化作强大的工作动力,高质量完成了郎湾、王家坝、和谐3个贫困村出列和全镇1524户5920人脱贫,实现了脱贫奔小康路上一人不落。
  
王家坝镇扶贫车间内工人忙碌着
  扶贫一线
  
  党员干部走在前
  
  王家坝镇位于蒙洼蓄洪区上游,多年来水灾频繁,农作物收成没保障,长期以来形成了积贫积弱的深度贫困。
  
  “做好扶贫工作,最重要是合民意、聚民心、固堡垒,让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张涛表示,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王家坝镇成立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设7个扶贫专班,明确专班指导员、班长、成员,实行挂图作战。同时,配强村两委班子,鼓励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发展产业和美丽乡村建设,构建起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真正为老百姓做事,让百姓感受到党的关心和爱护。”对2018年的居民迁建工作,阜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挂职王家坝镇专职扶贫副书记张方记忆犹新。那段时间,张方和副镇长杨冠友马不停蹄地进行入户迁建动员工作。在一个迁建村,恰逢下雨天一户居民骑电动车出门,道路狭窄湿滑无法通行,张方和杨冠友二话不说挽起袖子帮忙抬车。到了晚上,大家坐在一起开会,连夜研究迁建难点问题。就这样,几个月里大家连轴转,身体疲惫到了极点,有次开会时一位队员累得睡着了,大家都不忍心叫醒他。最终,大家圆满完成了居民迁建任务。
  
  在王家坝镇扶贫一线,党员干部奋战的身影随处可见。“90”后村干部金广玲,是李郢村里的扶贫“百事通”,贫困群众有啥想法与盼望,她都会竭尽全力解决;“80”后扶贫干部李宇涵,是省地方志办公室派驻郎湾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工作三年时间中,她带领郎湾村强基层、做产业,成了老百姓眼中的“贴心人”。
  
  干群一心战必胜。自2016年以来,王家坝镇累计实现脱贫1524户592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郎湾、王家坝、和谐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在王家坝镇,共有29个庄台。
  
  “人均二十平,抬头一线天,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这句在王家坝镇广为流传的顺口溜,道出了以前庄台群众的生活窘境。
  
  现年70岁的郎健,在郎楼庄台居住多年:“吃水难、用电难、出行难、如厕难、就学难、就医难……”
  
  从2018年元月开始,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王家坝镇党委以脱贫为统领,加快打造宜居生态庄台,实现了“从内到外”的大变身。
  
  “如今住在庄台,跟在城里没啥两样。”郎健说,以前的日子有多苦,现在的日子就多甜。
  
  “我们一家6口住在庄台4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67岁的和谐村村民杨春明说,去年一家人搬入王家坝居民迁建安置点,住上了120平方米的大房子。看着一尘不染的新房子、干净的小区道路,感觉像在梦中。
  
  “菜市场、学校就在家旁边,马路对面就是扶贫工厂,生活工作都便利。”67岁的郎泽金和杨春明同时搬入该小区,郎泽金说,2016年脱贫以来,家里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生活比蜜还甜。
  
  “解”空间,优环境。为改变原有庄台门挨门、路不通的实际困难,王家坝镇实施了三年庄台居民迁建计划,共迁建1600户7109人,目前全镇2018年迁建户第一批294户1397人已陆续入住新房,二期11、17层小高层主体工程即将封顶,三期已经开工建设。将彻底告别“抬头一线天”的历史。
  
  打造增收“聚宝盆”
  
  3月1日,细雨蒙蒙,王家坝镇郎湾村外的连片大棚里,村民叶孝流正在大棚里忙碌着。看着长了一拃高的西红柿苗,叶孝流喜上眉梢。
  
  去年遭受水灾后,王家坝镇党委及时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叶孝流在党员干部的帮助下补种了3亩大葱。“大葱效益好,一亩地收入万把元。”叶孝流高兴地说,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才更有奔头。
  
  根据土壤、气候等特点,王家坝镇党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指导推进传统中药材猫爪草种植2000亩、种植香葱4000亩、种植毛豆5000亩。与此同时,结合地方水多的特色,镇党委鼓励群众发展水生适应性农业。目前已有芡鱼共养项目500亩,以土地流转方式带动124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就业方式带动务工66人,每人每年增收6000元;发展稻虾共养4100亩,亩均效益2000元。
  
  红亮箱包扶贫车间也是王家坝镇的一大亮点。车间内,工人们的手在缝纫机上来回穿梭,加大马力赶制订单,47岁的侯勤正在加工婴儿床罩配件。“加工一个0.2元,我每天能交工四五百个。”侯勤说,2018年她来到箱包厂上班,当年就实现了脱贫。如今,她每个月收入二三千元,企业还给大家购买了社保。
  
  “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8月份。”红亮箱包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恒亮表示,目前厂内共有136人,其中62人是脱贫户。2017年至今,红亮箱包已经带动200余人实现了脱贫。
  
  去年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6020元以上
  
  回望2020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年中的特大洪水,加大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难度。
  
  “咱们王家坝人,绝不能被汛情击退!”王家坝镇党委书记张涛说,充满韧劲儿的王家坝人,用“绿色”追赶洪水,确保“人进田绿、不留一分白茬地”。
  
  各庄台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广泛开展生产救灾,着力推行“夏季作物早秋补、粮食作物蔬菜补、牲畜损失家禽补、产业损失就业补”稳收入措施,补种绿豆4600亩、香葱2000亩、萝卜1500亩、荞麦1000亩、西兰花100亩,实施旱稻灾后综合防治6000亩。
  
  “四补”稳收入措施,使群众收入不降反增,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都在6020元以上。
  
  “能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我们感到无上荣光。”张涛告诉记者,下一步,镇党委将按照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动态监测帮扶,做好收入监测,确保群众收入稳定,不返贫不致贫,为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