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等我百年后,将骨灰撒于流水中

2021-7-20 08:50| 编辑: 刘黎 | 查看: 13366|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任刚 通讯员 刘鑫 田鋆生 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每天清晨,阜南县苗集镇罗庄村小张庄自然村村民苗树德都会到村头转一转,用抹布擦拭那里的一块黑色石碑。这块石碑是他今年初刚竖立起的,上面刻着他对自己将来归宿的最终安排:根据我的信仰和心愿,要求子女把我火化的骨灰撒于流水中,免行土葬及其有关的一切环节,违者为不孝!
  
  一位尚健在的老人为何会有这样的举动?这块心愿碑的背后有怎样的故事?近日,记者来到老人的家里一探究竟。
  
  成长路上受到关怀帮助
  
  苗树德今年94岁,是一名有着49年党龄的退休教师。小时候,苗树德家境贫寒,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为了学习,他只能跟着小伙伴刨茅草根,卖给豆腐店喂驴,用挣得的钱买学习用品。
  
  老人说,成长路上受到不少帮助。1958年,初中毕业的苗树德被保送到阜阳师范学校。就读期间,学校免去他的食宿费用,仅象征性地收取一点杂费,一到冬天,学校还经常买来崭新的棉袄棉裤送给他穿。
  
  因为种种原因,苗树德直到1963年才从阜阳师范学院毕业,他主动要求到阜南最偏僻的乡镇曹集区段台公社刘沟小学教书。这里自然灾害频繁,群众收成不好,碰到家庭困难的孩子掏不起学费,苗树德都会力所能及地帮助。1969年,苗树德调回家乡本大队,直到1983年退休。他扎根乡村教育多年,教学有方,关爱学生,深受家长好评,1972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次被县乡表彰为优秀教育工作者。
  
  想发挥最后一点作用
  
  眼见这一生就要过去,老人想着,将来不在了,也要发挥自己的最后一点作用,于是想到立心愿碑,宣传文明新风。
  
  “我党龄49年,立这个心愿碑就是要告诉大家,我是唯物主义者,相信科学,相信中国共产党。”苗树德说,不少老人去世后,家里大操大办,买好棺木厚葬,占用土地影响耕种。“如果晚辈多孝敬老人,陪伴老人,让老人乐享晚年,死后薄葬,甚至把骨灰撒入河流,不仅减少开支,还利国利民,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2019年春节,趁着全家团聚的机会,苗树德把立心愿碑的想法说出来,并征求子女意见:“我是一名老党员、人民教师,应该带个好头。”起初孩子们都想不通,他反复做思想工作,最终取得了家人理解。
  
  2020年初,苗树德写好心愿碑的内容,又几次到县城找人商量篆刻心愿碑的事。不久,一座高2.2米的心愿碑制作完成。因去年发生新冠疫情交通受阻,立碑的事搁置下来。今年2月初,在众多村民的见证下,苗树德跟子女们一起,在村头把这块心愿碑立了起来。
  
  现身说法推进移风易俗
  
  心愿碑立好后,不少村民对苗树德颇有看法,有人说他头脑冲动,有人说他不尊重传统,甚至有人说他伤风败俗。对此,老人只是微微一笑。
  
  “旧风俗延续了几千年,需要一个转变过程。我相信,几年、几十年、甚至数辈人后,这种做法会被更多人接受。”苗树德说,“我已制定好撒骨灰路线。等我百年后,子女们会向有桥有水的地方抛撒,将我彻底和祖国大地连接起来。”
  
  “苗树德立心愿碑,对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起到很大的宣传作用。”罗庄村支部书记戎泽浩告诉记者,在当地,苗树德是当之无愧的热心人。作为“六老”(老干部、老教师、老医生、老支书、老劳模、老政法)成员,他经常到村头巷尾义务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党史、乡风文明等内容。今年6月,苗树德获评苗集好人(助人为乐)。
  
  苗集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镇政府将利用“六老”党史宣传团,到全镇12个村开展党史宣讲,同时请苗树德老人现身说法,宣讲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的重要意义。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