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即将到来。为了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失学”,我市出台了系列资助政策,从幼儿园到高中,凡是符合条件的学生,都可在新学期开学后申请资助。今年前7个月,我市已有超28万人次享受资助。(8月12日《颍州晚报》) 每当看到学生资助的报道,总是让人不由得想起一段段难忘的往事。往事里有家长的无奈,有老师的催促,有辍学的遗憾,还有新学期开学路上沉重的脚步。小时候,开学让人激动,又让人惶恐,这一切的起因都是报名学费(开学报名费用构成复杂,这里按民间习惯统称学费)。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村里读小学,记得交过最低的学费是一学期2.7元。但是相对于当时的收入来说,依然是一笔“巨款”。家长每每信誓旦旦告诫孩子,我砸锅卖铁也供你读书,你给我老老实实去读书。但豪言壮语抵不过现实,几块钱的学费,还是要分几次交。我捏着一把毛票分币,走在去报名的路上,既想早点交给老师以免弄丢,又怕老师批评没交够。心里纠结,脚步沉重。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物价上涨,学费随之水涨船高。很多成绩还不错的小伙伴,为了省下学费,为父母分忧,懂事地外出打工,瘦弱的肩膀过早地担负起各种责任。他们本可以有更好的未来,匆匆辍学令人遗憾。大中专学校扩招后,学费迅猛上涨,动辄成千上万,只能举全家之力供一人上学。村里孩子爱读书的家庭,有些是清贫之家,于是有了一个心酸的词叫“因学致贫”。 前几年有省内媒体报道金寨县的一个家庭,孩子考上大学,患病的父亲为了不成为累赘,选择服农药自杀的方式永远离他而去。报道给我震惊很大,因为当时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困难大学生资助体系。看样子是当时宣传的问题,让我们的学生和家长不了解资助政策。为了避免悲剧重演,我经常利用机会尽可能多地宣传高校大学生报名“绿色通道”及其他资助政策。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让孩子们开学报名的脚步不再因为学费而沉重。 “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失学”,这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家免除了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给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国家规定课程教科书,免费为小学一年级新生提供正版学生字典,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不仅是义务教育阶段,从幼儿园到大学,这几年学生资助工作渐渐形成体系,覆盖面和保障精准度都有了飞速提升,初步形成学生资助保障网。这不仅是时代进步的结果,更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当然,让孩子开学报名路上的脚步不再沉重,不是资助能全部解决的,还需要通过其他政策做配套。我们相信,全社会共同协作起来,给孩子们减轻各种不必要的负担,他们上学路上的脚步会更加轻快。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