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法官+心理咨询师,边审案边辅导

2022-3-4 08:54| 编辑: 刘黎 | 查看: 58517|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楚楠楠 通讯员 陈颍辉 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少年由于家庭监管的缺失,加上自身自制能力不足,触犯了刑法,被送上审判庭。审判庭上不仅有威严的法官,还有心理咨询师进行辅导……近日,颍东法院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庭审。
  
  检察机关:少年抢劫前女友2700元
  
  今年1月份,颍东法院少年法庭韩金辰法官受理了一起刑事案件——16岁的陈某涉嫌抢劫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根据检察机关指控,被告人陈某与被害人苗某通过网络结识,很快确定男女朋友关系。平日花钱毫无节制的陈某,常常从女朋友那里借钱消费。苗某对陈某感到很失望,提出了分手。可陈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采取更过激的手段索要钱财。一次,陈某在微信上向苗某借钱未果后,与朋友来到她家中再次借钱,并采用殴打索要支付宝、微信支付密码的方式,强行转走2700元后离开。案发后,陈某落网。
  
  陈某正值学习的黄金时期却身陷囹圄,早恋、施暴、抢劫……这让韩金辰感到痛心。她认为,审判的目的不仅是惩治犯罪,更在于教育、感化和挽救。除了正确适用法律、定罪量刑,还要思考如何进行帮教。
  
  “如果一判了之,用法律来惩戒孩子,正处在叛逆期的他,不一定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法官经过考虑,决定在审理过程引入心理辅导机制,特邀心理咨询师马双梅全程参与。
  
  庭审时,心理咨询师开“药方”
  
  3月1日,颍东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审理过程中,马双梅列席旁听了案件。“孩子犯了错,就好比是生了病,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马双梅在庭审现场仔细观察陈某的一言一行,并结合案件详情对其为什么实施犯罪行为进行心理分析,结合其成长经历,分析其心路历程及走上犯罪的原因。
  
  庭审结束后,马双梅分别给陈某和他的家人开出了“药方”:引导陈某勇于承担责任、认识错误,对自己的未来要建树信心,好好改造;家长要尽到监护责任,亲情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治愈剂,关注孩子的朋友圈,与孩子增进沟通与理解,改变相处之道,增强亲子关系。
  
  因案情复杂,本案将择期宣判。
  
  据悉,该案是颍东法院大力开展“法护未来 守望成长”青少年普法宣传项目的实践缩影。
  
  “本次法庭教育心理辅导取得了良好效果,陈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家里人也决定帮助他改正错误,树立新的人生观。”颍东法院刑庭庭长李辉告诉记者,近年来,该院在未成年人犯罪上一直积极探索心理干预辅导机制,定期判后回访、跟踪帮教,对预防未成年被告人“重蹈覆辙”发挥了积极作用。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