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王珺:呵护风雨中的小花

2022-3-5 10:14|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61208|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周姗姗|来自: 颍州晚报

  人物:王珺,阜阳市看守所监管病区民警
  
  荣誉:2012年被省公安厅聘为特邀研究员,省公安厅犯罪心理学专家组成员;2013年被评为“阜阳市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2016年获“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称号;2018年被聘为阜阳市公安局心理学教官;2022年获评“全省第七批岗位学雷锋标兵”等。

  
  从创建全省公安监管系统首个心理咨询室,到倾力救助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十几年来,王珺完成所内犯罪嫌疑人心理矫治近2万人次,心理危机干预600余人次,为女性犯罪嫌疑人维权30余人次,帮教犯罪嫌疑人、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20余人。很多受助的孩子称她“警察妈妈”,如今,她又有了新荣誉——省级岗位学雷锋标兵。
  
  一直关注弱势群体
  
  记者:作为一名基层民警,您创新性地将心理救助与监管工作相结合,是什么激发了这种创新意识?
  
  王珺:在看守所工作多年,每天面对的都是服刑人员,我想在工作中有所突破,从崭新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剖析,深挖犯罪根源。
  
  2008年,我通过自学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同年,我创建了全省公安监管系统首个心理咨询室,并建立心理援助、法律援助、妇女维权等工作相结合的心理矫正体系。
  
  记者:除了日常工作,您还照顾弱势群体,帮扶的动力是什么?
  
  王珺:作为一名犯罪心理学专家,我发现很多犯罪嫌疑人是因为不懂法律或一时冲动犯了罪,不一定品质恶劣。虽然犯了罪,但他们也爱自己的孩子,还有不少孩子因为父母被关押,变得非常自卑。
  
  在阜阳二中担任法治老师期间,我了解到有个女孩因为父母离异、父亲服刑,家中无人照料,在学校受到同学歧视,无奈辍学。打听到她在周边一家网吧打工,当天深夜,我到网吧找她,让孩子暂时在我家生活一段时间,还为她联络了当地一所职业学校继续读书,学习平面设计。
  
  去年,国家出台了针对这类“实际无抚养人子女”每月补助1100元政策,我积极为她申请,并经常到学校看望她,带去各类生活用品。她的性格也渐渐开朗,和同学打成一片,还称我“警察妈妈”。这个称呼,让我很有成就感,也坚定了我依托岗位、继续帮扶的信心和勇气。
  
  让关爱形成良性循环
  
  记者:我了解到您还呼吁社会关注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是基于什么考虑?
  
  王珺:工作中,我发现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由于父母服刑期间,疏于管教,导致他们更容易出现问题。我就开始呼吁社会关注服刑人员子女这个群体,因为孩子是无辜的。
  
  记者:下一步,您有什么计划?
  
  王珺:近年来,我和朋友共同成立了心之路心理咨询室,服务对象主要是服刑人员子女、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这个公益性的工作室是我日常工作的拓展和延伸。
  
  今年2月,由市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批准的“王珺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室”成立。下一步,我计划以工作室的名义与阜阳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合作,开设心理救助热线,针对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进行咨询和疏导。同时,让心理专业的学生也参与救助,用专业知识共同为社会服务,形成帮扶的良性循环。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