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寨和西寨这条路能打通,大家出行都方便……”近日,在颍东区冉庙乡张湾村后寨中心村的一条小路上,张湾村“红管家”张其法、张其贵、张其伦和村民们商议将村内东西路与南北路相连问题。 由于一些原因,这段连接路一直没有修通。经过村里“红管家”多次做工作,10月30日,这条连接路已修建完工。 遇到问题 “红管家”主动站出来 后寨中心村位于张湾村西部,一条南北路将村子分为东寨和西寨两部分。 前几年,因为耕地等问题,东寨和西寨村民产生了隔阂,东寨居民出行只从东边走,西寨居民出行只从西边走。因此,西寨和东寨交界处的东西路眼看就连上南北路了,却停工了。 “别看这段连接路只有2米来长,但却涉及到占用西寨和东寨部分居民宅基地等问题,必须妥善处理。”张湾村党总支副书记李玉庆告诉记者,此前,为了将路打通,镇里、村里组织了多次协调,但收效甚微。 事实上,路连通后,东寨和西寨的村民出行都会更加方便。问题总得有人解决,69岁的张其法站了出来。他是一名老党员,也是张湾村的“红管家”之一。同时,张湾村的“红管家”——66岁的老党员、退休教师张其贵,68岁的退役军人张其伦也主动站了出来。 前期,他们三人对修路涉及的居民逐一进行了摸排,又对他们逐一做了思想工作。最终,修路的事卡在了一户居民家。 多次上门商量 修路障碍最终消除 原来,东西路打通后,正对着这户居民家的大门,女主人认为有负面影响,坚决不同意。 一个月前,张其法、张其贵、张其伦第一次登门询问意见,被这户人家直接回绝;第二次再去做思想工作,依旧遭拒。 张其法、张其贵、张其伦没有气馁,不断思考:怎样做才能既将路修通,又让这家人满意呢?“路没法重修,大门是不是可以改到别处呢?”张其伦说。“她的思想工作不好做,年轻人好沟通,要不先努力做通她儿子李某某的思想工作呢?”张其贵提到。 10月22日,张其法、张其贵、张其伦趁李某某在家,再次来到他家。“来四五趟了,来跟他说说我们新的解决方案。”张其法告诉记者。 “你这么年轻,就烧得一手好菜,是个大厨,能干!”见到李某某,张其伦先是对他夸赞了一番。随后,三人表明了来意。 “俺也不是不讲理的人,知道修路对大家都好,但修路直接对着俺家,俺心里肯定不舒服。”李某某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张其贵接过话茬,提出建议:将院子大门由向西改为向南。 李某一听,来了兴趣:“俺叔,你再细说说咋弄?” “院门改为朝南,虽然院子缩小了一些,但可以将车停在院外,也不影响使用……” “管,叔,俺同意!”经过一番劝说、沟通,李某某最终认可这一方案,并表示母亲的思想工作他去做。 一个多月的协调,终于取得成功,张其法、张其贵、张其伦也露出了笑容。 10月30日,记者从张湾村了解到,这段路已经修建完工。 村里的大小矛盾 “红管家”都帮助调解 李玉庆介绍,该村“红管家”是由一群政治觉悟高、热心村级事务、做事公道正派、有群众基础的志愿者组成。他们既是网格员、宣传员,也是帮扶员、调解员、督导员。“红管家”理事会则是经乡镇、村(社区)党组织同意,依照民政注册程序登记备案的非营利性基层社会组织。目前,冉庙乡每个行政村都成立了“红管家”理事会。 在张湾村,像张其法、张其贵、张其伦一样的“红管家”共有36名。2021年6月,张湾村吸纳退休教师、老党员张文栋等人成立“张老师说事”矛盾调解组。今年以来,张湾村在“张老师说事”基础上实行了“红管家”网格化管理。 “每天,‘红管家’都要在各自网格走访。”李玉庆说,他们广泛收集民情信息,形成清单。村民发生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红管家”都会帮助调解解决,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