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喜迎市两会特别报道】书写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质量答卷

2024-1-30 09:03| 编辑: 刘黎 | 查看: 5203|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李方达|来自: 阜阳日报

  ——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综述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市人大常委会切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书写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阜阳答卷。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主任会议28次、常委会会议10次,制定地方性法规3部,作出决议决定4项,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86人次,开展调研视察47次、执法检查2次、专题询问2次,听取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20项,发出审议意见18份,形成调研报告38篇……
  
  市人大常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落实“四个机关”定位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认真履行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责,为打造“三地一区”、建设“十个区域性强市”作出了应有贡献。
  
  围绕中心,助推高质量发展
  
  党委工作部署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代表力量就汇聚到哪里,职能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市人大常委会自觉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使人大工作始终与党委同向,与“一府一委两院”同力,与人民群众同心。
  
  聚焦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市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审议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报告,强化年度计划执行全过程监督;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的报告,督促做好规划实施的“后半程文章”;组织开展房地产业发展专题调研和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情况专题调研,助力政府因城施策稳预期,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提振市场信心。
  
  聚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市人大常委会扭住营商环境这个发展的“牛鼻子”,连续5年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跟踪监督,制定出台《阜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督促打造近悦远来的一流营商环境,力争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服务效能上与长三角中心区等高对接。
  
  聚焦乡村全面振兴,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联动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推动破解产业发展、社会治理、要素保障、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全市粮食安全工作专题调研、水利建设情况调研和乡村治理工作专题调研,督促守好粮食安全底线,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聚焦民本,增进民生福祉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推动政策向民生聚焦、服务向民生覆盖、资源向民生倾斜,促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盯2023年度10项暖民心行动和10件民生实事开展专题视察,加强全程跟踪监督,支持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围绕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连续5年开展监督,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私搭乱建、物业服务质价不符、执法力量下沉不够等16个热点问题进行再询问,探索试行“审议意见+问题清单”制度,以清单形式将22个问题进行交办,推动解决好事关千家万户的“大民生”。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市人大常委会以靶向监督助力解决群众诉求,聚焦预防校园欺凌、关爱留守儿童、遏制涉未犯罪等重点任务,组织开展未成年人保护“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开展社区托幼服务社会化运营情况专题调研,更好解决“育”的难题、减轻“养”的负担。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围绕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2022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并进行满意度测评;专题调研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开展情况,支持政府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减污降碳,严防“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
  
  回应关切,以良法促善治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统筹推进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各项工作,切实为市域治理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
  
  制定《阜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市场环境、产业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等方面,作出具有阜阳特色的创制性规定,为市场主体在阜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在全省率先制定《阜阳市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佩戴口罩规定》,用法治手段保障和守护公众健康;聚焦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制定《阜阳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从业主组织、前期物业管理、物业管理企业的选聘和权利义务等方面作出细化规定,依法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合法权益。
  
  法令行则国治。市人大常委会坚决维护国家法制尊严和权威,上下联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宗教事务条例》等7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让法律制度的“牙齿”有力“咬合”。
  
  持续强化司法工作监督,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司法类案监督,对全市法院系统部分认罪认罚刑事案件进行质量评查,提出评查整改意见,促进类案评判标准统一;在听取审议检察机关专项工作报告的基础上,依法作出加强全市检察机关检察建议工作的决议,发挥检察建议“抓前端、治未病”的诉源治理作用。
  
  强化履职,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和依托。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尊重代表、依靠代表,不断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全面强化代表服务保障,支持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代表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扎实开展“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围绕社情民意、经济发展、公共事务、环境保护等提出意见建议10.2万件,办结10.1万件。
  
  聚焦解决惠民政策“落不细”、为民服务“跟不上”、群众意见“上不来”难题,市人大常委会大力推进乡镇民生实事项目票决试点工作,推动政府“办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实现民生实事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阜阳实践。2023年,全市民生实事项目票决试点乡镇由上年的11个增加到72个,累计票决项目166个、项目投资额16.08亿元,界首市、颍东区、颍泉区实现乡镇全覆盖。
  
  市人大常委会还深入开展“代表能力提升年”、“双联双推”、代表履职“七个一”等活动,建好用好代表履职阵地,全市各级人大建成代表小组1312个、代表履职“家室站点”1816个,有效打通了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