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短视频中“方便面修补一切”的夸张表演,不少人会心一笑。但鲜为人知的是,这种博眼球的“修复术”背后,藏着一个真实的小众职业——家具修复师。他们没有特效加持,却能用细腻的手艺让破损家具“重获新生”。在阜阳,36岁的家具修复师高扬正是这一新兴职业的从业者。近日,记者跟随他走进家具修复现场,见证他“化腐朽为神奇”的手艺。 6个门洞3小时内“消失不见” 60厘米见方的工具箱里,毛笔、色膏、508胶水、锯末粉等工具和材料码放整齐,20余种颜料瓶像调色盘般排列,这是他的“修复百宝箱”。当天的任务是修复某养老机构6扇木门上因钉子拔除留下的洞眼——部分洞口周边板材已鼓起变形,露出深浅不一的“伤口”。 “修复的第一步,是给‘伤口’清创。”高扬手持小铲子,将洞口周边翘起的木刺细细铲平,动作如外科医生般精准。随后,他按“一层锯末粉一层508胶水”的方式反复操作:先铺一层锯末粉,滴入胶水,待其固化后再叠加第二层,如此循环2至3次,期间用铲子刮去多余胶渍,确保填充面与门板齐平。“一点一点加锯末加胶水避免起包,急不得。”他解释道。 填充完成后,他用砂纸在门板上细细打磨,直到表面触感光滑如镜。最考验功力的调色环节随之展开:受损木门是浅灰色带银色花纹,他将毛笔在溶剂中软化,依次加入红、黄、黑、棕、白、银色颜料,手腕轻转调和。“差一点,颜色就对不上。”经过十多次调试,他终于在门边框试出匹配色,随即用细毛笔沿木纹勾勒,每涂一道便用电吹风烘干,最后还拿出工具笔,以0.1毫米级的精度还原银色花纹。 中午12时,3小时过去,6扇门的洞眼消失无踪。养老机构负责人凑近细看,忍不住惊叹:“马上有第三方验收,这修复好了,真是帮了大忙!”这次修复服务,高扬收入600元。“手艺值这个价。”他收起工具时,额头上浸出汗珠。 根据家具损伤报价,可“按坑算”也可“按天算” “别看家具修复是小众行业,入门门槛不算高,但想真正做好、做精,难度可不小。”高扬从事家具修复工作已有三年,在此之前,他曾涉足家装设计、墙绘创作、高端家具销售等领域。2022年,他在工作中发现,家具在搬运过程中频繁出现磕碰损坏情况,市场对家具修复的需求亟待满足,于是决定转行,踏入家具修复领域。 高扬介绍,当前家具修复行业的入门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师徒制,学徒依靠自身悟性,跟着师傅边学习边实践;另一种是进入专业的培训学校学习,如今市面上不少机构也依托开班教学实现盈利。他当年选择了师徒制学习,花费6000元学费,经过四五个月的系统学习和实操,才初步掌握修复技巧,能够独立上手作业。 “这行的启动成本很低,1000多元就能买齐基础材料和工具,真正的难点在于技术积累和经验沉淀。”高扬坦言,对家具修复师而言,最大的难关莫过于调色。“如果把原家具的颜色比作100%,合格的修复师能将颜色复原到90%,但想再多复原1%,背后可能要付出超别人百倍的练习。”高扬回忆,刚出道时给客户修木门,因工具和颜料崭新,被客户“警惕”打量。调色时,他紧张得满头大汗,反复尝试才调出接近的颜色,“每次修复都像考试,好坏当场就能看出来,容不得半点马虎。” 在收费标准方面,高扬透露,通常会先让客户发送受损家具的照片,根据家具材质、损坏程度判断修复所需工时后进行报价,待客户认可报价后再上门服务。其中,个人家装修复业务起步价200元,瓷器修复起步价300元;工程装修业务因修复数量较多,价格会更优惠。在他的业务结构中,瓷砖、大理石修复占比超过40%,报价方式分为“按坑算”和“按天算”,“按坑算”时,每个坑的修复费用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按天算”时,每天收费五六百元。 “这个行业时间自由,成熟的修复师一个月收入能达到万元左右。”高扬举例说,他曾为利辛某小区修复97扇门,不到一周,拿到1万元工费。 月入过万,还有满满的成就感 从最初的家具修复“新手小白”,到如今每天订单排得满满当当,高扬的成长之路,离不开日复一日地练习,更离不开客户的认可与信任。他的业务主要围绕房地产行业展开,其中95%的订单来自装修公司或地产企业,比如工程验收前的瓷砖、大理石破损修复,精装房交付前的家具、木门磕碰修补等;个人客户的家具修复需求仅占5%。 “第一次接到订单靠的是运气,之后能持续合作,全凭过硬的手艺和良好的口碑。”高扬坦言,刚入行时,由于经验不足,他经常遭遇客户的质疑。那段“一调色就紧张得满头大汗”的经历,至今仍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凭借着之前从事美术培训、墙绘工作积累的色彩敏感度,再加上每天坚持练习调色、打磨技巧,他慢慢摸透了不同材质、不同颜色家具的修复规律,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如今,高扬不仅靠着这门手艺实现了月入过万的目标,更在工作中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每次成功修复一件物品,就像打赢一场胜仗;每当听到客户的赞赏,就觉得所有的耐心和付出都值得了。”他说,家具修复看似是在“补漏洞”,实则是用手艺帮助别人解决实际难题,这份“被需要”的感觉,比可观的收入更让他觉得踏实、安心。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