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早晨6时,阜阳气温9.2℃,颍河风景带网红粉黛子附近的河面上薄雾轻笼。一条停泊在这里的船是阜阳市游泳协会的基地,设有男女更衣室各一间,供泳客存放衣物、游泳后淋浴;走到面向水面的跳台边,“扑通!扑通!”接连的落水声打破了河面的静谧,游泳爱好者们接二连三跃入水中,一场“热血与寒水”的对话就此展开。 冬泳治好她的“百日咳” 船头甲板上,50多岁的徐先生正做着扩胸运动,小麦色皮肤在晨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常年坐办公室,腰椎颈椎僵得难受,去游泳馆还对消毒水过敏。”三年前,朋友拉他来颍河试试,“一入水就爱上了,这宽阔的水域比泳池敞亮太多。” 热身完毕,他脚蹬船板滑入水中,自由泳姿势舒展有力,浪花在身后划出浅浅水痕。 不远处,56岁的潘玉琴和58岁的翟继红刚游完上岸,正冲洗更衣。“膝盖一直不好,2019年退休后听说游泳不伤膝盖,在游泳馆练了两年,2021年加入游泳协会,从此就‘离不开水’了。”潘玉琴笑着说。 从铁路部门退休的翟继红接过话:“以前我是‘百日咳’,冬天一咳就是三个月。2022年来这儿学游泳,大家手把手教我划手、蹬腿、踩水,以及怎么用‘跟屁虫’休息。”2024年开始冬泳后,她的咳嗽竟然好了,“现在哪怕鼻塞要感冒,游完泳立马通畅。” 提到第一次冬泳,她忍不住笑:“站在船头腿发软,是队友们围着喊‘别怕,水里比你想得暖和’,才敢往下跳。”如今,她常帮新手纠正动作。 游完泳,两人还要再走40分钟路。“水里游10到20分钟让血管收缩,冲完澡再走路热身让血管舒张,就像做‘血管操’,对心脑血管好。”潘玉琴说,等气温降到0℃,游5分钟就够了,“循序渐进才是冬泳的门道。” 上海泳客专程来打卡 早上7点,基地迎来两位“特殊访客”——上海游泳爱好者须玉英夫妻。“这水真清亮,比不少地方的水域都干净。”换好泳衣的须玉英望着河面,忍不住称赞。 夫妻俩此次来皖探亲,头一天刚在界首游过,当天特意从国家游泳中心网站查到阜阳的基地,专程赶来。说话间,须玉英的丈夫已手扶船舷跃入水中,标准蛙泳姿势一气呵成:双腿并拢蹬夹有力,身体如青蛙般轻盈前滑,手臂划水的水花细碎规整,一看就是常年游泳的“老手”。 “以前我哮喘严重,一个月得输半个月液。2017年跟着丈夫学游泳,7年下来,哮喘全好了,身体也轻得像能飘起来。”须玉英边换泳衣边说,现在每天不游就浑身不得劲,这些年夫妻俩游遍全国,还去过越南、俄罗斯、马来西亚的水域体验。 须玉英跃入水中,刚游出几米,协会工作人员便按惯例提醒:“顺着河道游,别横穿、别过桥,安全第一。”她笑着应下,游得愈发畅快。 “以前河道水质确实一般,这几年河长制管得严,黑臭水体治理见了效,水清亮了,游泳的人一年比一年多。”阜阳市游泳协会会长何亚东说,好水质就是阜阳吸引外地泳客的“硬招牌”。 会员已达1000多人 “从早年在家冲凉水澡练胆,到2001年在老北关泉河码头‘试水’,再到2011年协会成立,如今拥有1072名会员,这一路太不容易。”何亚东望着热闹的河面,语气中满是感慨。 2001年,他和4个朋友常去老北关泉河码头游泳。“那儿有现成码头,上下方便,又在市区,渐渐成了泳友自发聚集的地方。”2004年,几人曾想成立协会,后因客观原因搁置,直至2011年才正式成立,当时仅有50多名会员。 后来,随着全民健身理念普及和水质改善,会员越来越多。他们先在三角洲开辟新基地;2023年因颍河闸修建,又迁至如今的颍河风景带。“选在这儿,就是看中河湾水流平缓、不占航道,安全又清净。”何亚东说。 如今会员中年龄最小的20出头,最大的80多岁,男女都有。“每天早上6点到8点最热闹,有人开车半小时赶来。冬天再冷,群里一句‘到了’,大家咬咬牙也会来——游完泳那股舒坦劲儿,什么都换不来。”何亚东表示。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