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阜阳的养老机构里,有一群“银发守护者”:她们每天在老人的床位间忙碌,把照料老人起居、喂饭、擦洗、翻身等琐碎事情当作日常工作,成为老人坚实的依靠。今天,我们走近两位养老护理员,看她们辛劳背后的坚守与故事。 老年公寓里的“贴心闺女” 霜降后的一个清晨,记者走进阜阳市老年公寓,墙上的时钟指向5:30,护理员马丽已经到岗。 “小马来到啦?”几位早起活动筋骨的老人笑着和她打招呼,她一边热络地回应着,一边开启晨间忙碌:只见她先走向墙角的音响,手指在播放器上一按,老年公寓内便响起《洪湖水浪打浪》的悠扬旋律。“这音量,我调了多年,既能让早起锻炼的老人听见,又不会吵醒还在熟睡的老人。”伴着悠扬曲调,她提着一桶水、拎着洁厕灵,开始逐个房间打扫厕所卫生。 “我服务20多位老人,每天到岗先把他们居住的10个房间内的厕所打扫一遍。”马丽一边忙着手上的活,一边介绍,刷马桶需要喷上洁厕灵,用马桶刷反复清理,刷不干净的话,味太大,老人住着不舒服。就这样忙忙碌碌1个多小时,马丽完成20多位老人的房间供水、厕所清扫、被褥整理,还将老人换下的衣物送去清洗。 7点是老年公寓的早餐开饭时间,马丽的身影又出现在食堂里。“大爷大姨们,开饭咯——今天有鲜玉米粥和水煮蛋!”她的声音洪亮却不刺耳。老人们先后来到食堂就坐,她端着餐盘回应老人的就餐需求,“粥少盛点,要俩鸡蛋”“多来个小包子”……她一一奉上,并不时在老人身旁踱步,查看谁的粥凉了、谁需要添饭。她自己,只有得空时,往嘴里塞点馒头夹咸菜对付一顿。 老人用餐完毕,就出去锻炼了,马丽还要负责收拾碗筷。8:28,她将清洗好的最后一个碗碟放入柜中,便钻进小工作间学消防知识:“只有保持学习,才能快速处理问题。” 15分钟后,她又拿上抹布和消毒液,开始精细打扫老人的房间。擦桌子时,她轻轻挪开老人的老花镜和茶杯,生怕碰到;拖地时,特意绕开床边,避免老人下床滑倒;见蒋叔一个人坐在屋里发呆,她上前询问缘由并宽慰老人别担心。见康阿姨在接水,她上前查看饮水设备的水温……“小马比俺亲闺女还贴心!上次我发烧,她整夜守着我,给我喂水。我眼神不好,平日常喊她帮我找老花镜。这些年多亏她了!”年近九旬的康女士对马丽赞不绝口。 这样的日子,马丽已经过了13年。“起初,我是想找份工作,来到这里。”马丽回忆,当时,孩子大了,她想着找个事做,挣钱补贴家用。正赶上老年公寓招人,她凭借常年操持家务的经历顺利上岗。这些年,她照料过失能老人,为他们擦身、换衣,甚至动手协助排便,也打理着老人的生活日常,事无巨细。工作虽清苦,但收入还行。“和老人相处下来,渐渐萌生了一份亲情。王姨爱吃甜,李叔爱听京剧,我都记在心里。”马丽说,“以真心换真心,老人们待我特别亲。” 以护理“慢动作”传递温情 清晨7:10,红叶林老年护理院的走廊里散发着消毒水的气味,“95后”护理员陈宁宁换上护士服,推着餐车停在赵姨病房门口。这位因脑出血后遗症失去自主呼吸的老人,全靠气切管维系生命,床头氧气管规律地搏动着。 陈宁宁端起温好的营养餐,先检查鼻饲管胶布:“赵姨,我看看管子牢不牢。”她先抽取胃液,再用温水冲管,随后吸米浆匀速推注,每10毫升停3秒。“歇口气,不着急。”20多分钟里,她不停轻声絮语:“今天太阳好,等下通风”“想听老歌吗?给你放红歌。”赵姨虽无法说话,却偶尔眨眼回应。 喂完赵姨,陈宁宁又推着餐车去给另外6位意识清晰的老人喂饭,帮张爷爷擦去嘴角的粥粒,提醒李奶奶慢点嚼,一圈忙完已近9点。 没顾得歇脚,她端着护理盘又折回赵姨病房:“赵姨,咱测个血氧,看看今天状态咋样。”她用左手轻轻托起老人的手腕,将血氧仪夹在老人的食指上,屏幕跳亮的瞬间,她笑着报数:“97%,真棒,比昨天还稳呢!”顺手掖了掖老人肩头的被角,把老人漏在外面的手轻轻放进被窝里。 接下来是气切护理。陈宁宁打开无菌包,用镊子夹着生理盐水棉签,从伤口中心向外一圈圈擦拭,动作轻得像对待易碎的瓷器:“赵姨,有点凉,忍一下哈。”刚擦到第三遍,赵姨突然剧烈咳嗽,胸腔起伏着,气切管口的纱布微微颤动。陈宁宁立刻放慢动作,指尖按住老人胸口轻轻顺气,转头解释:“气切老人痰多,稍不注意就容易咳,正常的。” 等咳嗽缓下来,她麻利地换了块无菌纱布贴好,又转身去处理雾化罩——打开盖子往里面加生理盐水至设备标注的“标准水位线”。“每两三个小时就得加水,少一滴都不行,不然痰干了堵管子,赵姨该难受了。”看着雾气重新从雾化罩口缓缓冒出,她才直起身,用手背擦了擦额角的汗。 10点整,走廊里传来“做益智活动”的招呼声。陈宁宁和护理员一起,把几位身体不便但意识清醒的老人推到走廊,给他们分拼图、教他们举着彩卡认颜色。 20分钟后,她又回到赵姨床边,喊来一名护理员:“来,咱给赵姨翻身。”两人一人扶肩、一人托腿,动作同步地把赵姨从左侧翻到右侧,陈宁宁掌心搓热,在老人腰背部压红的地方轻轻按摩:“每两小时翻一次,不然压久了要长褥疮。”按摩完,她又给赵姨做了20分钟康复训练,防止老人因长期卧床、活动减少导致的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问题。随后,她又拿起床头的护理记录,在“翻身”“按摩”那一栏打了个勾。“照顾老人只有做得细,老人才能舒服。”陈宁宁说。 1997年出生的陈宁宁,大学毕业就来红叶林老年护理院工作,一干就是8年。“刚开始也担心,怕照顾不好老人,怕自己做不好。”她边给老人擦手边说,“但现在不一样了,张爷爷每天看见我就喊‘宁宁来啦’,李奶奶总把儿女带来的糖塞给我,看见他们平安开心,我心里也暖烘烘的。”她说,每天守着这些老人,更懂健康可贵,也更明白护理工作不仅是喂饭、擦身,更是陪伴他们,让他们在不能自理的日子里,也能感受到被疼爱、被珍视。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