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2022年阜阳市“暖民心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举行。市商务局局长翟奇志、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李效全分别就《放心家政行动实施方案》《文明菜市行动实施方案》《“便民停车”行动方案》进行政策解读。 解决“不满意、不好找、不放心”问题 围绕家政服务“不满意”、“不好找”、“不放心”等问题,《放心家政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培训家政服务人员20万人次以上,新增家政服务人员5.4万人;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延伸覆盖全市所有县(市、区)。 其中,到2022年,培训家政服务人员6.7万人次;推进中介制家政服务企业规范转型升级,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县级覆盖率达到80%;着手家政进社区服务网点建设;推行“一人一码”上岗模式;遴选10家市级优秀家政服务企业,20名优秀家政人员,争取获评1家以上省级优秀家政企业、10名以上优秀家政服务人员。到2023年,培训家政服务人员7.4万人次;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县级覆盖率达到100%;推进家政进社区服务网点建设;继续推行“一人一码”上岗模式;遴选10家市级优秀家政服务企业,50名优秀家政人员,争取再获评1家以上省级优秀家政企业、10名以上优秀家政服务人员。2024—2025年为巩固提升阶段,完善放心家政促进政策体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打造出一批“放心家政”品牌。 工作措施方面,市商务局将联合人社、教育等部门,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岗前培训、回炉培训,推动岗前培训与就业挂钩、“回炉”培训与技能等级认定挂钩,开展技能等级认定,打造产教融合基地,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推动家政服务人员职业道德和技能水平明显提升,解决家政服务“不满意”问题;招引一批创新能力强、示范引领好的知名家政服务企业落地阜阳、服务阜阳,大力扶植引导一批中介制企业向员工制企业转型发展,促进家政服务企业进一步提质扩容,积极构建“政府+企业/协会+社区服务”“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家政服务”两类家政服务新模式,解决家政服务“不好找”问题;依托商务部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全量归集家政服务企业、家政服务人员基础信息和信用信息,建立家政服务企业和家政服务人员信用评价制度,开展家政服务企业和家政服务人员星级评定,解决家政服务“不放心”问题。 在支持政策上,将家政服务相关职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范围,按职业工种给予500-800元/人的培训补贴;员工制家政企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稳岗返还、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政策。对市级“优秀家政服务企业”、“优秀家政服务人员”分别按照5万元/家、1500元/人的标准给予奖励。此外,落实税费减免,创新金融服务,优化服务保障等。 到2025年,全市所有菜市达到文明菜市要求 针对我市菜市中不同程度存在的“臭烘烘、湿漉漉、黑乎乎、乱糟糟”等突出问题,《文明菜市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开展菜市集中整治和改造提升,到2025年,全市所有菜市达到“干净卫生、清洁明亮、管理有序”的文明菜市要求。 阶段性目标:2022年,现有存量不达标菜市的40%完成整治和改造提升,新建菜市按照文明菜市要求建设。2023年,现有存量不达标菜市全部完成整治和改造提升。2024—2025年,巩固整治和改造提升效果,形成文明菜市建设管理长效机制。 具体工作举措:聚焦“标准化、清洁化、规范化”,从“设施改造、环境改观、秩序改善”三个方面提出阜阳市文明菜市行动推进举措。 设施改造方面:重点是“三个完善”:完善通风设施;完善排水系统;完善服务设施,如推动完善菜市服务台、广播系统、顾客休息区,配套公示宣传栏、导购栏等服务设施,设置相关检测室,配备相应设备,以及管理人员办公室、监控室、24小时电子监控设施等。 环境改观方面:重点是“三个加强”:加强垃圾处理、加强清洗消杀、加强厕所保洁。 规范化方面:重点抓好“三规范、两强化”:规范功能区域,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优化菜市的划行归市;规范停车管理,将会同相关部门,推动合理设置和优化菜市内外布局、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和泊位;规范经营行为,督促经营户严格落实“门前三包”,严格落实垃圾袋装化,有效保持摊位干净、整齐;强化市场监管,将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督促经营户悬照亮证经营,压实市场开办者主体责任,强化食品安全、价格计量、消费维权等日常管理。 在政策支持方面:省有关部门统筹中央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省级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县市城区菜市完善硬件设施,达到标准的按照改造投资额的30%、最高可达30万元(新建的最高可达50万元)的标准给予奖补,市县两级财政给予一定的配套奖补。对验收合格的阜城示范农贸市场,按照上一轮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奖补标准执行,市财政按照审计决算投资额的30%、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给予出资方一次性奖补,属地政府和相关园区管委会给予一定配套奖补金额。 到2025年,累计新增停车泊位10.6万个以上 《“便民停车”行动方案》提出,2022年阜城新增停车泊位2.35万个以上,其中公共停车泊位4000个以上;到2025年,累计新增停车泊位10.6万个以上,其中公共停车泊位1.18万个以上。 各地分解任务是:到2025年,颍州区负责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800个;颍泉区负责新增2600个;颍东区负责新增2600个;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新增1000个;阜合现代产业园区负责新增1000个;市城南新区负责新增1800个。 《方案》提出,要科学制定建设计划,各区政府、管委会在摸清停车设施供需底数的基础上,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停车难”重点地区,结合相关规划,摸排拆改腾退空间、边角地和具备改造条件的地下空间,科学制定停车设施建设计划。 在此基础上,扩大停车设施供给。按照《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阜阳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等要求,严控新建配建标准落实,城市新建住宅小区停车泊位配建标准达到1:1.2,到2025年新增配建住宅停车泊位9万个以上,新增公共建筑配建公共停车泊位5000个以上;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新建改建公共停车泊位,加强重点区域公共停车设施“改扩建”和“平改立”,到2025年,新建改建扩建停车泊位8300个;推进停车设施盘活共享,鼓励公共建筑、居住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停车泊位“错时开放”,到2025年,盘活共享停车泊位1000个以上。 《方案》提出,2023年全市建立统一的城市智能停车基础信息服务平台,整合阜城停车资源,通过智慧化停车诱导,有效提升停车周转率。同时,要健全停车管理体制,完善停车收费价格机制,出台我市停车收费政策,科学制定路内停车管理政策,加大停车设施管理的监管力度,促进停车资源进一步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 《方案》提出,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公共停车场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车位比例不低于20%,并明确了相关保障措施,保障住宅和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同时,支持停车场多元经营。 为确保以上工作顺利实施,《方案》明确,法制保障方面,制定《阜阳市停车场建设与管理条例》,建立统一、协调、高效的停车管理体制,健全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政策体系;用地政策方面,充分开发地下空间以及高架桥下、城市边角地等地块建设公共停车场,鼓励土地使用权者,在符合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利用自有土地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商业配套方面,符合条件的地下公共停车场和停车楼,允许配套建设部分商业设施,停车场经营者可以在不减少车位的前提下,开展汽车美容等多元化经营服务;融资渠道方面,鼓励社会资本采取PPP等方式参与停车场建设和运营管理,积极支持符合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条件的城市停车场项目建设。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