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在加速。 盘点2025年全市乃至全省“半年报”,阜南县表现格外亮眼:面临经济下行压力,阜南交出了GDP增长6.7%的答卷,位居全省县域第六、全市第一。 再往前推,2024年,阜南县GDP增长6.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1、0.3个百分点。一条在逆势中不断上扬的“硬曲线”,在全省区县发展坐标系中格外引人注目。 是什么让阜南经济越跑越快? “坚持以创新开路、靠创新破局,是推动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核心引擎。”阜南县委书记李云川表示,省委“创新之问”精准点出区域竞争的关键所在,阜南县将系统答好省委“创新之问”,不断激发创新创造“原动力”,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劲干劲,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新产业:相信“无中生有”的力量 在阜南,最有标识性的产业项目正持续发挥引领作用。 比亚迪,便是最亮眼的代表——2024年实现产值28亿元,2025年1至9月累计产值达35亿元,同比增长108.6%。 落户阜南以来,比亚迪越跑越快,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面对省委“创新之问”中“如何以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为支撑,壮大县域经济”的命题,阜南以实际行动作答:聚焦主导产业,做强龙头企业。 2025年年初,阜南县高质量发展暨“真抓实干勇担当创先争优建新功”大会上,“2324”产业发展布局被再次点题、强调。 这一布局明确提出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高端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阜南工业发展进一步锚定了清晰方向。 然而,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错过发展块状经济和乡镇工业等历史性机遇后,阜南与发达地区最大差距就是工业。 在工业相对薄弱的地区,培育“无中生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行吗? 不少阜南人也曾有这样的疑惑。 在阜南采访时,阜南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金堂告诉记者这样一个故事:2022年,比亚迪来考察投资时,阜南没有汽车产业发展基础,汽车产业又是一个特别需要相关配套的产业,县内很多人都对能够吸引比亚迪落户持怀疑态度。但阜南做成了。 “项目落地从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区位和资源是有形优势,努力和付出才是无穷力量。”阜南县委副书记、县长胡天立说。事实证明,只要创新思路与打法,付出足够努力,“无中生有”招引高端产业一样可行!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 对阜南而言,要实现跨越式、赶超型发展,必须选准不输发达地区的产业赛道,创新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才能在区域竞争中赢得优势、实现“后发赶超”。 以引入比亚迪为起点,阜南乘势招引仅一精密、山东众铖智能等一批10亿级重点项目。新能源汽车产业在阜南快速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成为县域经济新支柱。 7月初,安徽省工信厅发布2025年度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阜南县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控制与安全集成零部件产业集群成功入选。 新势能:用好长三角“最大机遇” 11栋厂房全面建成,设备安装、调试紧张有序……10月15日,安徽奥德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内,“全面投产”前的喜悦与工人的紧张相伴。 一年前,浙江台州企业家林爱青,斥资15亿元,在阜南启动了年产115万套离合器及电动汽车减震器项目。 原定分期建成的项目,如今仅一年便整体建成,剑指年产值10亿元以上目标,奥德华的“阜南速度”令人惊叹! 这背后,是融入长三角的巨大红利。 面对省委“创新之问”中“如何进一步加强等高对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突破”的考题,阜南县给出答案:主动打破“一亩三分地” 思维,将县域发展置于长三角大格局中谋划定位。 坚持主动走出去,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2020年以来,阜南县各级各部门前往长三角拜访企业1683家,成功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和高端资源。 走出去是“第一步”,引进产业、项目及先进理念才是关键。阜南县积极发扬首创精神,支持各地各部门在融入长三角中大胆试、大胆闯:——招商引资上,综合运用“基金+项目”“平台+招商”新模式;——项目推进上,实行“顶格战法”“并联审批”;——要素保障上,创新用地、用工、融资模式。 以创新破局,一批制约发展的堵点难点得到破解。目前,阜南县在库长三角项目达34个,到位资金39.6亿元、占全县比重47.6%。 “链”上长三角、跟上长三角,今年以来更多阜南企业跟着长三角企业“抱团出海”,上半年全县进出口总额2.24亿美元,位居全市第一。 产业之外,民生领域的创新合作同样扎实有效——阜南“智慧村里”平台、“小县城看上大专家·长三角一体化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分别获评“智慧长三角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全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践创新案例…… 新环境:把“南事不难”进行到底 近两年,亮眼的发展指标并未让阜南人“牛”起来。 相反,阜南县已连续五年召开“新春第一会”,引导党员干部摒弃“守摊子心理”“中游心态”与畏难情绪,以“真抓实干勇担当、创先争优建新功”的姿态推动发展。 阜南人深知: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赶超,必须埋头苦干、创新发展,故步自封只会与发达地区进一步拉开差距。 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在区域竞争中更是各地争夺的“制高点”。 面对省委“创新之问”中“如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要求,阜南率先作答:持续擦亮“只要来阜南、万事都不难,南事不难、南事速办”名片,常态化开展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星期六会商会。 阜南的营商环境有多好?比亚迪的一封感谢信给出答案。 2024年10月,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向阜南发来感谢信,称赞阜南“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服务机制,让企业切实感受到“南事不难、南事速办”,比亚迪期待与阜南携手贡献更大力量。 这绝非客套——从线束项目起步,这两年,比亚迪在阜南县持续加码,气囊、座椅、制动器等多个产业板块相继落地,新项目也在谋划中。台资企业的选择同样印证阜南营商环境的魅力。 2021年,台商吕智雄的东莞新冀精密为扩充产能落户阜南,从租赁厂房到产值超6000万元仅用了两年。 在他带动下,阳宏机械、大梁机械、科正液压等台资企业纷纷入驻,阜南顺势打造台商产业园,如今这里已成为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橡胶设备生产基地。 比亚迪、新冀精密、奥德华……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选择阜南,固然离不开企业对发展需求、市场战略、产业配套、城市环境等因素的综合考量。 但“一见钟情”后的“二次加码”与“长相厮守”,更是对阜南一流营商环境的有力印证。 比亚迪集团安徽省总经理屈明亮在考察阜阳后,曾由衷感慨:“项目落地阜阳后,企业想到的、将要想到的、还未想到的需求,阜阳市、阜南县都提前考虑到了,并且第一时间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为比亚迪落地发展提供全流程、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这份用心让人十分感动!” 一流营商环境不仅吸引比亚迪,更让一众客商争相奔“阜”。2025年以来,阜南县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3个,总投资100.5亿元;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83.1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一。 “只要来阜南、万事都不难”,这既是阜南对市场主体的承诺,更是对创新发展的信念。阜南人坚信:坚持以创新开路,靠创新破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向创新要质量、向创新要空间、向创新要未来,阜南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精彩!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