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我家老人真不少,有外公、外婆、母亲及岳父、岳母、舅舅等。每次探望老人总能体会到浓浓的亲情和幸福,总是感觉自己还年轻,总是有说不完的话,总是那么开心。 自然规律是无情的,这不,现在家里老人多数离我们而去了。目前,家里只有父亲一位老人了。没退休之前,感受不深刻,或许是因为工作繁杂,或许是思考的重心不一样,对父亲 ——家里这一“宝”的认识不深刻,过去只知道尊重孝顺而已,可现在转为越发敬仰,越发依赖,越发自豪。每天至少一趟看望那是必须的,每天和父亲长谈也是必须的,每天都以看到父亲而快乐,而幸福! 我的父亲真的了不起,今年95岁了,干劲仍不减当年,工作劲头十足,一直是励志的榜样,我们做人做事的典范。几十年来,无论严冬,还是酷暑,父亲始终笔耕不辍,已著书近70本,写出600多万字。父亲的毅力和执着都是常人无法比拟的。 按说写东西是个苦差使,退休后,如果过去不从事文字工作自然不可能沾边,过去干过的都知个中艰辛,又肯定想远离它,但我父亲居然把写作当成乐趣,当成养老的职业选择,整天围着它转,且快哉乐哉!若一日停笔,他便全身不舒服,就要出毛病。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已经成为父亲生活的一部分。最近他提出要实现“双百”计划:100岁时出100本书。这看起来真是大工程,不过老爷子就是任性,且说到就要做到。现在他一方面认真做他的健身操,保健好身体;另一方面抓紧写作,有时凌晨就开始伏案工作。老人家是快乐在编书中,幸福在写书时。 其实,或许老爷子健康长寿的秘诀也正在于此。最近专家研究发现,中国最长寿的群体是中国院士,应该说这个群体是最辛苦的一群人,都是终身服务于自己的专业课题,不退休。经过对近年去世的90位院士分析,去世时都没有低于80岁的,百岁以上的占到30%多,专家由此得出结论,始终坚持工作是长寿的秘诀。你看科学家袁隆平和屠呦呦,都91岁高龄,依然活跃在科研一线。所以老爷子尽管几十年前退休了,实质上是退而不休,过去工作是研究地方志,做文章,退休后依然在写书这个行当,退休几十年,平均每年写20多万字,也就是说他老人家退休后一直在工作,在不停地写书。由此印证专家的结论,坚持工作能长寿。 同时,父亲他编写的都是正能量的书,历史、健康、传记、方志,本本书都充满着正能量!这样他越写越带劲,越写越健康! 现在我刚退休,感到迷茫,不知如何确定新生活,选择“第二春”方向的时刻,而眼前的父亲正是我学习的榜样。每每人们赞赏父亲一本本新书面世时,每每人们津津乐道父亲的长寿秘诀时,我们总是快乐得像孩子,骄傲得像中了大奖似的,父亲不仅是我们孝敬的对象,更是我学习的榜样。家有一老,胜似一宝!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