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读文学名著《水浒传》,发现小说里的有关人物和事件,还有方言土语、风俗习惯,跟阜阳有一定关联,现略述如下。 颍州团练使彭玘 彭玘这个人物首次出场于《水浒传》第六十六回:“又有一人,乃是颍州团练使,姓彭名玘,亦是东京人氏,乃累代将门之子,使一口三尖两刃刀,武艺出众,人呼为天目将军。”彭玘被高太尉命为后军催督,派遣出征攻打梁山,但他出师不利,终被一丈青扈三娘俘虏,有诗为证:“英风凛凛扈三娘,套索双刀不可当。活捉先锋彭玘至,梁山水泊愈争光。”后彭玘被宋江劝降归顺梁山,成为梁山第43位好汉,官位是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宋江等梁山英雄被朝廷招安后,彭玘在常州征讨方腊时,被敌军将领“霹雳神”张近仁斩杀,死后追封为义节郎。 颍州汝南节度使梅展 梅展是跟随高俅征讨梁山的十节度使之一,在水浒众多英雄中露脸机会不多,也没有多大威望。第一次与没羽箭张清交战中,被对方一石子打中额角,鲜血直流,只好丢下手中刀具,双手掩面狼狈而逃。第二次遇到绰号“病大虫”薛永,大腿上被薛永狠狠刺了一枪,活捉后旋即被释放,以后再无踪迹。 涉及的阜阳历史人物 《水浒传》中出现多名阜阳籍历史人物,据不完全统计,主要有以下几位,现按在书中出现的顺序逐一介绍。 养由基(前7世纪—?),嬴姓,养氏,字叔,名由基,又作养游基、养叔。春秋时期楚国将领、神射手,出生于养国,今临泉县杨桥镇人。养由基是著名的射箭高手,他的故事衍生出很多成语,主要有百步穿杨、万箭穿心、百发百中、调弓号猿、箭穿七札、射石饮羽、一箭定乾坤等。养由基出现在《水浒传》第三十五回《石将军村店寄书小李广梁山射雁》:小李广花荣拉弓上箭,瞄准太空中一行大雁,扬言要射中第三只大雁的头上,果然应验。智多星吴用看了称赞道:“休言将军比小李广,便是养由基也不及神手。” 甘罗(前256年—?),子姓,楚国下蔡人,其故里在今颍上县刘集乡穆岗村附近(颍上县原有甘罗乡,已并入刘集乡)。甘罗祖父甘茂曾任秦国名将、左丞相。有道是“相门出才子”,甘罗自幼就能言善辩、聪明过人,曾劝赵国割让五城给秦国,因功劳卓著在十二岁时官居秦国上卿,相当于后来的丞相。甘罗出现于《水浒传》第61回吴用的诗句:“甘罗发早子牙迟,彭祖颜回寿不齐。范丹贫穷石崇富,八字生来各有时。” 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年),即民间所说的姜子牙,姜姓吕氏,字子牙,号飞熊,亦名姜尚、姜望、姜太公、吕望、吕牙、吕尚、太公望等,周朝开国元勋,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文物佐证,子牙是今临泉县姜寨镇人。子牙对中华文明贡献较大,与其有关的熟语和成语主要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爱屋及乌”“覆水难收”“平易近人”“老谋深算”“未卜先知”等。 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今阜南县王化镇吕家岗人,东汉末年吴国名将。吕蒙出现于《水浒传》第64回开篇诗句(古风一首)中:“古来豪杰称三国,西蜀东吴魏之北。卧龙才智谁能如,吕蒙英锐真奇特。” 涉及阜阳的方言土语 《水浒传》里使用大量方言俚语,描写的风土民情与阜阳民间多有相似之处。 洑水:出自《水浒传》第37回,绰号“船火儿”张横,在向宋江介绍其弟“浪里白跳”张顺时说:“我有个兄弟,却又了得,浑身雪练也似一身白肉,洑得四五十里水面,水底下伏得七天七夜……”洑水,就是在水里游。在阜阳,土话说会游泳就说会洑水。尤其是在乡下,这个说法非常普遍。 虫蚁:出自《水浒传》第61回:浪子燕青“拿着一张川弩,只用三支短箭,郊外落生,并不放空,箭到物落,晚间入城,少杀也有百十个虫蚁。”书中注释“虫蚁”是指小的鸟雀。而在阜阳方言中,常把麻雀一类的小鸟称作虫蚁。例如在阜南蒙洼,就把麻雀叫作虫蚁子。 大尽:见于《水浒传》第69回“原来那个三月却是大尽。”按照农历年算法,每个月有大小月之分,大尽是指每月三十天的最后一天,小尽则是每月二十九天的最后一天。在阜阳民间,大小尽的说法相当普遍。例如,阜阳民间将农历八月说成大尽月份,即八月是大尽。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