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煤改电 为乡村车间“护航”

2020-8-14 09:54|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22778|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牛桂芹 通讯员 徐刚|来自: 颍州晚报

  昨日早上8点,一辆辆载满黄蜀葵的电动三轮车,从田地里驶向太和县赵集乡草北村黄蜀葵种植基地的烘干车间内,开始称重。
  
  车间负责人唐伟是赵集乡人,2018年从外地学习技术回来后,在家乡从事黄蜀葵种植加工。他主动和村委会联系,承诺免费向村民提供种子和种植技术,并负责后期收购,鼓励村民种植。经过三年努力,现在草北村黄蜀葵种植面积已达到200余亩,带动了周边20多户贫困户脱贫。
  
  黄蜀葵是草本植物,根、叶、花和种子均可入药,也可作花茶饮用。由烘干后的花制作的黄葵胶囊是市场上十分畅销的治疗肾病的药物。黄蜀葵平均每亩能收获鲜花五六千斤,一般14斤鲜花可烘干出一斤干花,一斤干花市场售价30元左右。
  
  “以前用的是煤烘干,火候和温度不好控制,效率也不行,烘干出来的黄蜀葵花品质时好时坏,一旦品相不好,价格也大打折扣。”去年,唐伟经过综合考虑,引进两台40千瓦智能电力烘干机,取代煤烘干。
  
  考虑到烘干车间用电设备的功率大,太和供电公司赵集供电所党员服务队人员每年八月到十月,在黄蜀葵加工的旺季,都加大对车间用电的巡视力度,确保车间生产用电安全无故障。“我们安排了专门的客户经理‘一对一’上门服务,生产高峰期,平均两三天就上门一次。”赵集供电所所长范恒昌说。
  
  煤改电后,车间的生产效率和烘干后的成品花质量都有了大大提升,唐伟对未来充满希望。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