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平原 查看内容

走亲戚

2024-2-20 10:48|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6173| 评论: 0|原作者: 韩晓菲|来自: 颍州晚报

   春节是中华民族分量最重的传统节日。过年走亲戚是一项自发的大型活动,基本上牵动每个中国家庭。

  上世纪,我老家那一带,在春节之前就已经为这项活动埋下了伏笔,蒸馍、炸馓子、炸果子,年味从蒸笼和油锅里散发出来。今天这些司空见惯的东西,在以前却是奢侈品,一年中只有到了春节才能见到。辛劳一年的父老乡亲以过年的名义做一些美食犒劳自己,同时让它们肩负“礼品”的重任,走亲戚用。

  俗话说,走亲戚,走亲戚,亲戚越走越亲,不走就不亲了。这句话有道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靠接触和交流维持。若久不见面,也不联系,感情就会慢慢淡下来,直至关系断绝。

  我对小时候过年走亲戚的盛况记忆犹新。

  初一叔、初二舅、初三初四老岳父家里凑……这是我老家走亲戚的顺序。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并且自觉遵守。

  大年初一早晨,吃过饺子,上过祖坟,就开始拜年了。叔字辈的要么是父亲的同胞兄弟,要么是父亲的堂兄弟,住在同一个村,距离近,用不了多久就能走一遍。给叔伯们拜年一般不带礼物,能给他们送去问候和祝福,他们就心满意足了。年初一给长辈拜年,是走亲戚的序幕。

  走亲戚的大戏从年初二开演。人们纷纷从村子里冒出来,三五成群,络绎不绝。挎着竹篮,篮子里装着蒸馍、馓子、果子“老三样”,篮子上盖着报纸,讲究一点的人家还在报纸上盖一条新毛巾。

  从这个村到那个村,每两个村之间,路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路程近的,优哉游哉,不慌不忙;路程远的,脚下生风,怕误了饭时。后来个别家庭买了自行车,走亲戚就方便多了。前面一个人骑车,像谝似的,抻着头两脚狠劲蹬;后座上的人则大喊:“别跑恁快,馓子都颠碎了!”步行的人纷纷驻足观看,露出羡慕的神情。

  给长辈拜年,可以得到一点压岁钱,一般是两三角,也有给五角的。淳朴厚道的农民讲究礼尚往来。给长辈拜年以后,长辈是要派人回拜年的,以隔两三天为宜。若时间隔太长或太短,都会被认为不懂规矩。

  我还记得那年去表姐家回拜年的情境。去之前母亲叮嘱我,一定要让我姐留下一些礼品,不留不行。午饭后我跟表姐说我要回家。她便挎起竹篮送我。我一看竹篮原封未动,坚决不同意。表姐的态度也相当坚决,执意不留,还骗我说已经留过了。最后我急哭了。表姐只好从竹篮里拿下两把馓子。我这才善罢甘休。我以哭的方式逼迫亲戚留礼物,在我们村独一无二。这件事情很快传了出去,我被一些老人夸奖。从那时起,我在老家便有了实诚的好名声。

  春节走亲戚一来一往,不知不觉十来天过去了。有的人家亲戚多,走亲戚能持续到元宵节以后。

  等把所有亲戚全部走完,蒸馍也裂了,馓子也碎了,原本包裹得方方正正的果子,被揉得没有棱角。此时春节这台大戏已唱到尾声。人们不无惋惜地说,年跑远了。

  如今走亲戚大多拎礼品盒,挎竹篮走亲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生活节奏加快,过年走亲戚也提速了。开车拉着礼品,到了一家,说几句祝福的话,丢下一些礼品就走,接着去下一家。像这样半天能走好几家。不得不承认,现在走亲戚,形式大于内容,礼物重了,人情淡了。

  自从在县城安家,已经整整28年了。当年的亲戚现在仍然保持着联系,一些生活的温暖过往时常从记忆中浮现。啊,如流的岁月,刷老了人生,却冲不断亲情。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上一篇:路途拾遗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